李开复们的战争:抗议香橼恶意做空

   2023-03-08 互联网5010
核心提示:【中国企业家网】由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牵头的66位中国公司高管、投资家和企业家联名签署公开信挑战美国做空机构香

【中国企业家网】由“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牵头的66位中国公司高管、投资家和企业家联名签署公开信挑战美国做空机构香橼的事件还在持续发酵。

  “我们抗议的不是香橼早期成功打假的那些公司(那是好事),而是过去一年,找不到作假公司,走火入魔,开始造谣捏造诬陷非作假公司。”李开复认为香橼用错误的信息误导美国投资者,不利于中国高科技企业在美上市,损害了中国企业形象,也损害了美国股民利益。


  对此,有业界人士认为这是一场旨在拯救“中概股”的名誉而发起的反抗。在香橼等做空机构的继续刻意做空之下,“中概股”的名誉不但未在近一年多时间内有所恢复,反而愈加下滑。受困于“中概股”的信誉危机,意味着阻断了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型行业的PE、VC退出的主要路径,使得以此类企业为投资标的VC、PE处境尴尬。

  事实上,与中国资本市场不一样的是,美国市场本身是一个允许做空的市场,做空与做多一样,都是一种合法的交易手段。对于中国公司而言,既然做空机构的存在是一种正常的生态,香橼有质疑任何公司的权力,那学会如何理性应对将比无意义的愤怒更加重要。

  对于这一仗,发起人李开复直言,如果最终出现以下三个正面效果中的一个就算成功:1)给于中国未作假公司信心,决定反击,在法院诉讼作假打假机构,2)作假打假机构名声滑落,回报下降,被投资者摒弃,3)作假打假机构学了教训,继续打假但是不做假了。

  李开复质疑香橼的四封信

  到目前为止,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已先后四次写文章质疑知名的中概股做空机构香橼 (Citron Research),并在业界发起声讨香橼的公开信。而香橼也先后三次回应李开复。双方以公开信方式多此交锋,现将整个过程在此进行回顾。

  8月24日,屡次做空中国公司的空头香橼发布针对搜狐和奇虎的研究报告,称搜狐股价被严重低估,“真正将对百度构成威胁的不是奇虎而是搜狐”。27日李开复在雪球发表英文文章炮轰香橼此报告报告缺乏可靠性,引用令人质疑的“专家”言论以及无法验证或不相关的来源,并且简单复制粘贴数字堆砌起来进行分析。李开复认为他们利用了大多数国外受众对中国互联网的不熟悉,无法阅读中文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以及最近美国投资人对中概股的担忧,成功地欺骗投资者根据其报告的建议做出投资判断。

  8月30日香橼首次回应李开复,认为李开复忽略了香橼自创立以来的11年里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已揭露超过130家公司的负面投资信息,并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会证实真相。除了反驳李开复的质疑,还表示如果李开复能证明香橼错了,香橼愿意以李开复的名义捐出10万人民币做慈善。

  30日当天李开复便发出第二份公开信,再度强调自己对香橼的7点质疑,指出香橼已隐晦承认在7个问题中有6个犯了错误,并同时拒绝了香橼的约赌,但希望有赢家能把香橼提供的10万人民币赌金捐给反欺诈事业。

  第二天(31日),香橼公布长达3页的公开信,第二次回应李开复的质疑。在这份公开信中香橼逐一回应了李开复的上封信的7个问题,强调香橼的报告是真实可靠的,并表示并不希望这么乏味的来回争论。

  9月3日,李开复在问答社区知乎上发出第三封公开信,再度回击香橼,逐条驳斥香橼31日公开信,称其对中国搜索市场缺乏基本理解,对视频业务的分析贻笑大方,明显忽视重大商业因素,将两家公司的市值胡乱加总做法,十分荒唐。当天,香橼在网站上针对李开复第三封信做出了第三次回应,并对李开复的动机提出了自己的4点质疑,认为李开复仇视搜狐是因为搜狐曾让他难堪,并称奇虎领衔投资李开复的创新工厂。而李开复没有披露这一关系。

  9月4日,李开复发出第四封公开信,对香橼4点质疑进行了一一回应,重点指出奇虎并不是创新工厂的投资者,相反,奇虎可能是最大竞争对手。并表示将来奇虎也不会成为李开发拥有的新基金的投资者。

  对于李开复的第四封公开信,目前香橼还没有做出回应。不过,近期,香橼创始人安德鲁·莱福特(Andrew Left)在接受科技博客Techinasia的采访详细谈到了他与李开复等中国科技界领军人物的这场纷争。在采访中他为自己在做空中国概念股方面的记录进行了解释,承认出现混淆了搜狗旗下两款产品的错误,同时暗示可能会起诉谷歌中国区前总裁李开复、奇虎CEO周鸿祎,因为他们共同创建了一个名为Citronfraud.com(香橼欺诈)的网站,并将莱福特称为一个“具有欺诈记录”的人。

  揭秘做空者三大“杀手锏”

  “香橼”以及“浑水”这几个字眼,如今对很多中国人而言已不再陌生。他们专职从事做空股票的调查,并已经和中国概念股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分众传媒、环球水务、大连绿诺、新东方……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只要被这两家公司盯上,无论生死,都将经历一番惊魂之旅,面临美国投资者的集体诉讼等各种麻烦,甚至带来灭顶之灾。

  《中国企业家》早在去年发表一篇文章(点击原文),通过专访香橼创始人莱福特与浑水创始人布洛克,揭示出做空者成功的三条要则。

  第一,穷极调查手段。在浑水的研究报告中,会发现含有大量的中文资料,包括工商局注册资料、股东详单等重要信息。对此,布洛克透露,有很多工作人员在中国,与其一起配合研究。布洛克甚至透露,他们经常以潜在客户的身份接近目标公司。香橼莱福特更是称在寻找可能造假的公司时,锁定目标之后,会阅读所有的分析师报告,并通过自己的调查关系网试图寻找任何知道更多信息的人,至于收费则各有不同。

  二,踏准中美差异。在美国,信用记录被看作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做空者正是看到了这点差异,并将之严格的套入美国的体系中,使之成为“软肋”。例如,在中国,多数民营企业在早年创业期间存在拖欠工资等行为,人们对民营企业的早期艰辛历程充满了敬佩,而不是怀疑。但香橼通过巧妙的“移花接木”,让看不懂中文的美国投资者误以为财务状况不佳。

  三,调动真正空方。“很明显,别人亏得越多,我赚的就越多。”浑水创始人布洛克毫不掩饰自己通过发布做空报告来获利的事实。布洛克表示,自己会将报告发给自己的客户,与此同时将自己的资金进行相应的操作。浑水和香橼,仅是为做空者的出手“鸣枪”,在股票面临看空机会的时候,资本市场的利益引诱着空方大量进入。莱福特则坦言,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投资者,很难对中国公司有着足够的信心。

  中国公司如何避免被做空

  正如李开复所言,其实做空机构和打假机构都可以起正面作用的,可以净化环境,驱逐作假者,警惕所有公司,“但如果这样的机构对利益和权利着迷,并且认为自己已经可以左右股民,他们就有可能走火入魔,铤而走险,以造假打假来获利。最后的结果就是打假反被打假。”

  做空本来就是一种市场的游戏,对那些旨在圈钱且不遵守游戏规则的公司去美国上市,做空机构对这些公司的打压无可非议。但如果利用中美市场信息不对称做空中国上市企业的行为对优质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来说是不公平的。

  面对“苍蝇是可能叮无缝的蛋”,中国概念股该如何“明哲保身”,让做空者无处可逃?李开复提出7点建议,1)对财务要非常谨慎,2)理解国外上市公司法律,谨守国内弯法律,3)雇一流有经验的investor relations负责人,4)高度重视机构投资者,5)即时英语回复质疑,同时网站、邮件、Twitter等,6)到美国法庭起诉,让他们知道造谣是有代价的,7)重视外媒关系。

  “不要拿了人家的钱就大功告成,投资人需要呵护。”针对中国公司如何避免被频繁做空,在李开复的公开信中签名的乾龙创投创始合伙人查立认为,这需要中国公司的管理层要更加公开透明,做好维护美国股民的公共关系。

  除了企业自救外,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指出,釜底抽薪的办法,是在中美两国之间尽快实行对等的、互通监管信息的体制,有了权威的、详尽的、公开的信息,各种坊间或真或假的传言才不会鸡毛飞上天。目前中概股在美国上市,美概股却没有在中国上市,开放成为单向开放,监管大战损害的主要是中概股的利益,所以应尽快推动跨境监管措施。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