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情理法与营销

   2023-05-12 互联网3280

  虽然今日中国法制日趋完善,但是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还坚持情理法的价值判断顺序。中国人对法律同时存在三种不同的理解,一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是“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法律脱离不了人情,“王法本乎人情”。三是“刑不上大夫”,这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不矛盾,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都是由人来完成的,而人是有亲疏之情、长幼之爱的,无法做到绝对的客观和公正。

  在当今的中国,情理法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并指导我们做事。中国人经常为“兄弟义气”“为情面”(情)与人打架,打累了,两败俱伤之后开始争论(讲理),各执一词双方不妥协,然后想到叫警察(法)过来。很有意思的是,在警察面前,很少人认识到打架是违法的,而是不断讲述谁先打人,因为先打人者理亏(中国人认为),而先打人者往往以“他先骂我,我才打他”反驳,因为先骂人者不给人家情面,该打(中国人认为)。中国人的争辩就更有意思了,中国人非常喜欢针尖对麦芒般争论。争论场面往往非常壮观,面红耳赤、唇舌相向、不甘示弱,最后大都不欢而散。争论结束之后,你问争论者“你觉得他说的怎么样”,双方一般都会这样回答“他呀!不怎么样!不过有些他说得还是有道理的”,你再问“那你还跟他争”,他马上会反问“谁叫他跟我争的”。西方人是看不懂的,但是我们中国人非常明白,很大程度上争论不是为了结果(道理),而是过程(谈情);争论不代表我反对你的观点(你也有道理),而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我的观点(我还在呢,存在的情面);争论不代表你说的都是错(有理),而是你说话的方式错了(无情)。结果最后大家不再为事情而争论,而是为“争论”而争论。所以,我们经常看得到有些下属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没有得到领导的肯定。为什么?因为下属说的越有道理,意味着领导越无作为。领导会想“都被你说了,那我说什么”(领导没有情面),下次你就没有发言权了。所以,下属要明白即使有些话非常有道理,但是不是你说的就一定不能说。这就是中国人的情与理。

  情理法思想渗透到了中国人的方方面面,包括司法断案、为人处世、人际沟通、入仕为官等。企业管理亦是如此,情理法思想不但影响着中国企业管理,而且还成为中国式管理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我们正对市场营销领域,研究情理法对市场营销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情理法思想做中国式营销。

  二、中国式营销之情理法

  我们先用一个案例引入情理法思想对营销的影响。

  一求职招聘网站电话销售员李先生打电话给****公司招聘专员郝小姐,推销招聘平台产品。

  接通电话后,

  李先生说:“您好!是****公司的郝小姐吗?”

  郝小姐应答:“是的!你哪里?”

  李先生说:“郝小姐,您公司正在急招招商经理是吗?请问目前是否招到合适人才?”

  郝小姐应答:“是的,现在还没招到,您是来应聘的吗?”

  李先生说:“哦!不是的,我是来帮助您招聘人才的。我是****求职招聘网的李俊才,叫我小李好了。对了,您的芳名是?”

  郝小姐应答:“哦,我叫郝琪琪”

  李先生说:“郝琪琪,非常好听的名字。”

  郝小姐主动接话说:“你什么事情吗?我现在有点忙。”

  李先生说:“我们网站目前有丰富的求职者资源,我帮您搜索了下,目前我们网站有3千位正在求职者符合您公司招商经理的职位……”

  郝小姐打断说:“不好意思!我们公司目前没有招聘预算了,不打算再购买招聘服务了。”

  李先生说:“没关系。贵公司刚成立预算可能有点紧张,不过,我觉得创业型公司不能为了省钱而忽略了人才。相信有优秀的人才才能帮助贵公司迅速发展。所以,我觉得不能因小失大。”

  郝小姐说:“你说的不无道理,但是我们目前没有在投放招聘广告的计划了。”

  李先生接过话说:“之前我们也遇到这样的客户,为了省钱迟迟招不到人,反而浪费了更多的招聘费用,耽误了公司的运营。相信你也不想因此耽误公司发展……啪!嘟嘟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