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估的三大关键要素

   2023-04-12 互联网4420

  因此,在绩效评估的过程中,主管其实同时扮演了两种不同的角色。在评估阶段,主管的角色是裁判;在指导阶段,则转换为咨询者的角色。两种不同的角色,讨论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不应混淆在一起。当员工想着有没有可能调薪时,又怎么可能专心思考未来的发展?因此,绩效评估的过程,必须分成两个不同的阶段来进行,才能真正达到效果。

  成功关键3:建立向上评估的机制,达成双向的沟通

  绩效评估的失败,还有另一重要的原因:主管与下属之间权力的不平等。员工的绩效评估结果,必须由主管做出最后的决定。正因为如此,员工也就理所当然的以为,主管才是真正掌握了绩效评估的主导权,而自己只能被迫处于被动的角色,也因此容易产生防卫的心理。那么,该如何解决权力不平衡的问题?笔者认为建立向上评估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只有员工接受评估,主管也同样要接受员工的评估。不一定要有正式的表格,主管可以主动提问,请员工给你一些建议:

  1、你认为主管可以做什么,让你更容易完成工作?

  2、如果你是主管,你最希望他改变哪些事?

  除了平衡彼此的权力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从员工的角度了解你与员工之间的互动情形,借着这个机会为自己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进行一次总体检。你们彼此之间是否曾有过误会没有化解?或是在互动上已存在某些问题,而没有说出来?只要有任何小小的不愉快、不信任,都会影响到双方未来的工作。除了平时的沟通之外,更应该通过绩效评估的过程,重新修补或是强化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

  如何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估

  如何执行绩效评估的流程?前面笔者曾说过:绩效评估包含了评估与指导两个不同的阶段。首先应从评估开始,也就是针对过去这段期间员工的整体表现成果,给予具体的评价。

  这当中包括了员工自我评估与主管评估两个部分。尽管你们两人对某些项目的表现有不一样的认知,也可以相互沟通与讨论。但是,不要忘了,主管仍然必须做出最终的决定。正如同比赛时,即使有再大的争议,一旦裁判做出决定,就不应再去争执。同样的,打分数不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主管可以给予员工表达意见的机会,但是主管是做出最终决定的人。主管不必在当下就有了决定,可以给自己一些思考的时间,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笔者建议在评估工作绩效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1、绩效目标的达成:员工是否有达成前次绩效评估所设定的目标。

  2、行为的表现:除了目标的达成之外,主管必须同时考虑,员工达成目标时所表现的行为或是采取的行动,是否恰当。

  举例来说,因为有位员工的努力,产品能够准时的上市。但是员工可能为了达成目标,破坏了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因此,员工在这件事的绩效表现则会打一些折扣。事实上,不仅达成目标很重要,如何达成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评估员工的绩效时,主管必须同时考虑两个不同的方面。

  以上评估的阶段针对的是过去的表现,接下来则是要针对未来的表现进行讨论,也就是指导的阶段。

  这个阶段属于开放式的讨论。主管可以根据之前要求员工事先思考的问题,来引导员工说出自己的想法,尽量让员工多谈谈自己,包括了对自我的整体评价、自我的期望、本身所具备的优势或是劣势问题等。听完员工的想法之后,主管再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时主管扮演的是咨询者的角色,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提供不同的意见给员工作为参考。主管可以看出员工所没看到的优点或是缺点,帮助员工更加清楚的看待自己在工作上的表现,更了解自己。

  更重要的是,主管应运用本身对于组织的理解,帮助员工成长。身为主管的你,比员工更清楚,如何在这个组织内达成目标?如何才能在组织内有比较好的发展?换句话说,主管的意见只是在弥补员工思考上的不足,让他更能以组织整体的观点来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

  当然,任何问题的讨论都必须有具体的结果,因此在结束绩效评估之前,针对以下重要的问题,主管与员工必须达成共识:1、需要改进的问题;2、工作内容的调整;3、下一次绩效评估之前应达成的绩效目标等。这样才算是真正完成了绩效评估的流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