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招聘官勇闯“人情关”

   2023-08-21 互联网2450

  和“政策关”过招

  更让人同情的是下面这位备受煎熬的招聘官W女士,从她下面的来信就能感受到这份焦灼:

  我们是一家位于一座小镇上的制造型企业,这一带的工业区里规模大一点的企业不多,而且我们公司效益还不错,很多当地人都想到我们公司上班。但是当地人有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惰性,而且随时会走人,这会影响公司的生产流程。公司领导也曾暗示过,尽量少招当地人,所以我们近期招聘就主要是找一批外地的熟练工。

  可是,不久之后该镇的副镇长介绍了3个人过来,我们安排了一个,其他两个确实不像样,就说上午过来的这个吧,胖乎乎的,有点迟钝,而且说话特别冲,这个人几次打电话给我和生产部经理,我们都没有接受。却没想到下午那位副镇长领着他来了,我们很为难,实在不想接受,但是也不好拒绝,因为拒绝了以后有事情找镇上会很麻烦的,无奈只有违心的安排了。顺便说一下,从去年到现在这个副镇长已经介绍了十几个人过来,都不怎样。这样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支招:

  1、既然逃避不是办法,那么就勇敢去面对吧!主动介绍公司所有空缺岗位、面试后主动询问候选人的决定、主动向老板汇报沟通结果,每一个环节中保持自己的态度积极,令上司放心、令候选人温暖。事情成败是一方面,至少工作热情和态度是无可厚非的。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情招聘带来的压力。

  2、态度决定一切。在的确难以拒绝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择优适当录取几个候选人,但是前提是明文规定要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不能“特权化”。这样可以保障之后倘若发生纠纷或者变故,HR都能从容面对。另外,招聘官还要建立一支后备的储备人才队伍,以备不时之需。

  3、当然,倘若人情招聘送来的候选人条件一般,基本可以胜任,即使与其他候选人相比略逊一点:在别人85分他75分时,也可以争取机会让他小试牛刀的。

  坚持“道无底、德有线”的原则

  应对“人情”招聘,就是要在职业操守与人情世故之间找平衡,但是要坚持的信念是“道无底、德有线”——所谓“道”就是指方式、方法,“德”是指我们的职业道德,也就是招聘人员选人用人的基本原则。“人情”招聘令人头疼并不可怕,只要用心是可以做到合情合理地选择录用符合条件之人,有理有据、尺度得体地拒绝不合适之人。

  毕竟人力资源部门是公司的大门,在选人时要把好入口关,选好人企业才有希望发展壮大,当然只要推荐的是人才,企业是欢迎的,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职位说明书》为标准来选人;

  2、公司要制定一整套严格的招聘、录用程序文件;

  3、在面试时要增加笔试的筛选,对于笔试不合格者取消面试;

  4、制定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哪些人员不予录用。如: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的亲属及一般职员的直系亲属、体检不合格者、提供伪证者、品行不端者、其他认为不应录用的人员等等。

  企业不是慈善机构,而是要靠实力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存发展的,所以人才是第一要务。就好比企业是一个人的身体,招聘就像嘴巴,汲取营养靠它,病从口入也是因为它。想要身体健康,最重要的就是永远要分清哪些该吃哪些不该吃,嘴上把好关,身体才可能不出大毛病。企业用人要严把招聘关的道理亦是如此。

  关注:不可忽略的人情世故细节

  人情世故是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在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情况下,人情世故能帮助你缓和与其他人之间的紧张度,也比较容易让其他人感到与你交往的愉悦感与适度感。这里列举出对我们每个人也许都能用到的一些人情世故:

  1、即使不是大人物,也要用请教的态度与口吻与之对话,因为良师益友往往来自生活与工作中。

  2、经常找到朋友、伙伴与同事值得肯定的方面,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肯定。

  3、在受到别人对自己赞扬时,要真诚的表示感谢,尤其感谢朋友的肯定与支持。

  4、如果你是新手,要勇于问问题,主动询问别人的需要,而不是被动的等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