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无绝对。眼睛向内,是指企业要营造一个人人可以成长、人人能够成才的土壤或氛围,必须立足自己培养人才,不要贪图“拿来就用的人才”——真有这样的人才,别人也不会给你。眼睛向内的同时,又必须大门敞开,广招人才——凡与企业价值观相同或相近的人,凡愿意与企业同甘共苦的人,来者不拒。凡人未到厂,要求就一大堆的“人才”最好敬而远之。
不从外面招揽现成人才,但必须从外面招聘储备人才。企业把机会留给那些有事业心、有发展潜力的人,但目前又不被他人看好的人才,也就等于留给了企业自己无限发展的可能。识人于未成名之时,让其成长于企业成长的同时,这样的人才就是企业自己的人才。
什么样的人才留得住?到了应该点题的时候了。我想用一个老板的切身体会作结。当人们都把眼睛盯住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毕业生的时候,我只盯住那些农村出来的孩子。谁想在城市扎根并且打算把自己的父母接到城里居住,我就优先录用谁。因为他们有梦想、有动力,因为他们能吃苦、想奋斗。一个连自己命运都不想改变的人,怎么可能帮助企业改变命运呢?毫无疑问,这位老板成功了,也让部分跟随他的无名小卒成功了。
一个有知识、有梦想、能吃苦、肯上进、有孝心的人,并且你的企业能够帮助他实现梦想的人,就是最好的储备人才。
中国从来不缺人才,缺少的是发现人才的眼睛。谁拥有发现人才的慧眼,谁就拥有市场制胜的武器。在这个人才制胜的年代,谁投资于未名的人才,谁就能造就伟大的企业。日本的松下,中国的娃哈哈,无不是企业造就人才,人才造就企业。
眼睛向外,广招潜才,眼睛向内,培养人才,谁都可以掌握企业的未来。
突破用人瓶颈,需要一双慧眼,更需要一个好的人才成长机制。一个好的企业机制,既培养人才,也成就企业。
让一个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并不能算好的留人用人机制,能让一批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这才是真正好的企业机制!靠输血只能救人于一时,靠机制造血才能生生不息。中小企业突破留人用人瓶颈的唯一出路就是打造卓有成效的管理体系。让人才与企业共同成长,是企业成长的不二法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