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招聘:中小企业距离“最佳雇主”还有多远

   2023-04-12 互联网3910
核心提示:  随着智联招聘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调查百强雇主提名出炉,最佳雇主一夜之间在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中成为热门话题。百强之中,难觅中

  随着智联招聘“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调查”百强雇主提名出炉,“最佳雇主”一夜之间在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中成为热门话题。百强之中,难觅中小企业身影,这不禁让人们深思:企业实力真的能够完全决定对求职者的吸引力?中小企业成为“最佳雇主”的可能性有多大?

  企业实力等于“雇主竞争力”?  在百强雇主提名中,其入选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处于行业前列的知名企业,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强者云集。假如要给中国目前在各行各业的领军企业列一个清单,恐怕与这份百强名单的重合率会很高。这很容易让人们产生一种印象,那就是——对用人单位来说,企业实力就意味着“雇主竞争力”。按照这样的逻辑,在求职者心目中,中小企业在面对行业巨头时永远没有竞争力,只能成为“备胎”。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答案是否定的。最佳雇主的好与坏,只有身处其中的员工才最有发言权,它针对的是企业和求职者的雇佣关系,与企业实力并无必然联系。智联调查发现,当下求职者评价最佳雇主的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给了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契机。a.jpg  智联洞悉:好雇主的标准正在变化  智联招聘外部公众调查数据显示,当下求职者的职业取向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好工作的标准已从追求物质成功,逐步转向工作是否幸福,生活是否快乐。数据显示,“完善的福利待遇”以9.51%的指数高举榜首,成为公众的首选;紧随其后的分别是“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谐的内部人际关系”“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和“提升个人核心能力的机会”;而“有竞争力的薪酬”仅获得7.77% 的指数,从2011年首位跌至第6位。发展前景、人际关系、用人原则、能力提升……这些相对于薪酬“硬性杠杆”的“软性因素”,已经逐步成为企业中主导人才去留的决定性因素。  2013,无论对中国的中小企业还是职场人士来说,都将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数据显示,被贴满“自我、张扬、浮躁”等标签的90后已悄然成为职场的主力军,并开始显示出他们偏爱跳槽、追求“稳定实惠”的求职特点,中小企业也迎来了与这些年轻求职者的交锋。另一方面,宏观经济政策在趋缓趋稳的背景下触底回升被普遍看好,中小企业在经历2012的困境与洗牌后面临着恢复性增长,人力资源结构的深层次调整对中小企业来说刻不容缓。  专家称,与求职者尤其是新生代求职者博弈的结果,将直接决定着中小企业与“最佳雇主”之间的距离。  中小企业为何难以成为“最佳雇主”  近年来,中小企业一直都是社会公认提供就业机会的主力场所,为何得不到求职者的肯定,成为“最佳雇主”?  智联专家称,中小企业成为“最佳雇主”,并不是没有可能,之所以无一家入选百强雇主,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一直以来存在的诸多问题所致。大部分求职者之所以不愿进入中小企业就职,除了薪酬较低之外,还存在着企业寿命不长、人员结构不稳定、团队合作缺乏秩序、规章制度弹性太大、决策者朝令夕改、人际关系复杂、工作内容庞杂无序什么都要干等等。这些因素直接让中小企业在求职者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s.jpg  中小企业迫切需要改变  企业忽视雇主品牌将会怎样?毫无疑问,结果是毁灭性的。当下,如何招来和留下人才,事关中小企业的发展存亡大计。而如何成为“最佳雇主”,对中小企业来说,既是新的课题,也是求生存的必然方向。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新一代求职者对“雇主品牌”的感知明显要高于职场人,这意味着雇主品牌建设好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年轻求职者的青睐,从而形成好的愈好,差的愈差的局面。可喜的是,国内不少中小企业已经开始着手改善自己的“雇主形象”。专家称,一方面,中小企业为了企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看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部分中小企业的薪酬标准已经于大企业相差无几;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也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兵在精而不在多”的理念已经被大部分中小企业主所认同。但从整体来看,中小企业建设雇主品牌的速度依然缓慢,形式依然严峻,他们要完成超越,除了借鉴大企业的成功经验外,还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首先,大企业树立雇主品牌的模式值得学习。譬如获得本次最佳雇主提名的上海大众,他们从员工角度考虑制定的“弹性工作制+时间有价证券”就很有借鉴意义。这里,每个员工都拥有一个时间账户,他们可以自己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的时间,并用账户内的工作时间兑换现金。上海大众还非常关注员工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员工情绪晴雨表”是他们从德国引入的一项管理理念。员工只需要花费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涉及所有关系到“快乐工作”问题的匿名反映。而HR会很快完成相应的优化,尽可能的让每个员工都满足“工作,并快乐着” 的愿望。同时,这里还为员工提供了包含补充公积金、企业年金、优惠购车、员工宿舍等各种福利,以及鼓励年轻员工晋升,不设定天花板的种种措施,这些都值得中小企业借鉴和学习。  其次,中小企业有自身的优势,和大企业相比,他们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创新的阻力相对较小,更容易取得突破,如今IT、文化类的中小企业已经被广大新生代求职者认可。同时,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高层和年轻求职者接触的机会更多,他们更能直观获得员工的真是感受,便于进一步改进。而与企业领导人面对面交流,甚至谈心,这在大企业机会并不多,会让这些年轻求职者更有存在感。要知道每个企业都是从小企业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只要重视人才、善待人才、培养人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谁敢肯定中小企业就不能完成蜕变呢?  总之,中小企业要成为“最佳雇主”,就必须先树立“雇主品牌”意识。尤其是,转变根深蒂固的观念,雇佣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劳动力,而是互助互惠的合作。在求职者眼中,“最佳的雇主”不仅意味着一份好工作,他可能也是一个好朋友、好老师。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