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讲法治、制度,中国讲人治、感情。所以,中国的人情往来、接待拜访非常普遍,营销领域也不例外。以下,笔者将就“接待是一门艺术”简单阐述一下,相信对某些同仁来说,有一定借鉴和参考意义。
接待是一门艺术。笔者这里所指的“接待”,仅指狭义的下属接待上级、驻外机构接待总部领导,非广义的接待。
笔者认为,接待主要分为以下五大块:
接站
上级领导要来视察工作,我们就该去“接站”,也称“接人”。
接站过程,我们需要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提前抵达车站(或飞机场、或渡口)。这是最基本的一项要求,任何上级领导都讨厌不准时接站的下属,首先从第一印象就对你评价很差,如果后续接待过程中再有差错,那么你的工作能力和业绩就将全部被上级给否定了!
一般来说,如果上级领导乘坐火车、汽车抵达,那么我们最好提前15分钟时间抵达车站,这样可以合理安排我们的出发时间,避免中途遭遇堵车事件影响我们的到站时间;同时,抵达车站后,也可以熟悉周围环境,调整自我情绪和思路,便于接上领导后,有效沟通。
有些员工喜欢“踩点”抵达车站,理由是火车、汽车经常晚点抵达,即使我们准时抵达车站,也是属于“提前到达”,但是这样存在较大风险——因为偶尔火车、汽车也会提前抵达车站,这个时候你让上级领导在车站干等着,估计上级领导的内心是“火冒三丈”的!
另外,不管上级领导是乘坐哪种交通工具抵达,一定要了解到上级领导准时出发的时间,比如上级领导登上飞机的时间,或者是上火车的时间,或者是开车出发的时间,等等。因为很多时候由于天气因素,或者是意外事件影响,上级领导的出发时间可能会有变动,这个方面就需要我们提前了解到,否则你会发现,自己提前抵达了5-6个小时,干等着!
第二,什么人去接站。如果是公司高层前来,那么作为驻外机构的第一负责人原则上必须亲自过去接站,除非你真赶不回来,那么也必须安排下面最核心的员工采用最隆重的方式去接待,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如果是自己的直接上级前来,那么同样需要驻外机构第一负责人亲自前去迎接。如果是平级的上级领导过来视察工作,尤其是那些私交很好的平级的上级领导,只要抽得开身,驻外机构第一负责人也应前去迎接;如果在会见客户,或者是处理一些重要事情,那么驻外机构第一负责人应该提前和对方说清楚,委派自己下属或者专职司机过去接站。如果是低一级或几级的上级领导过来视察工作,那么驻外机构第一负责人就不适合亲自去迎接,而是安排下属或者司机去接待即可。
第三,派几辆车去接站,去多少人,什么档次。驻外机构的车辆数量一般较少,在接站时同样需要考虑派什么车去,去多少人,什么档次。比如说,公司重要领导过来视察工作,对方一行有3人,那么比较合适的接站就是专职司机一名、驻外机构负责人一名,公司重要领导坐在副驾驶座上,驻外机构负责人和另外两个随行人员坐在后排;如果对方一行有4人,那么就需要安排两辆小车接站了,除非驻外机构有多排座的商务车;如果是公司一般领导过来视察工作,而且一次性来个5-6人,那么驻外机构负责人都不需要自己亲自过去接站,而是直接安排两个车子接站即可,甚至就是一个面包车接站。
总之,根据抵达人员的层级、人数来确定不同的接站规格。
吃饭
上级领导过来视察工作,总少不了要吃一顿饭的。吃饭的讲究比较多,笔者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熟悉路况。专职司机和陪同人员必须非常熟悉吃饭的地方,不能带着上级领导在周围绕圈子,或者是带着上级领导一路“遇红灯”、遭遇大堵车,甚至跑错了吃饭地点,这些情况都会让上级领导内心感觉很不好。本来,我们想通过吃饭,来拉近与上级领导的关系,结果因为不熟悉路况,导致上级领导不舒服,这样就是典型的得不偿失了。
第二,选择好合适的餐馆。不同档次的领导,我们需要安排不同档次的餐厅馆。最佳办法是上级领导主动提出,想吃什么味道的菜;可惜的是,绝大部分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上级领导喜欢吃什么菜;上级领导也不会傻兮兮的说自己想吃什么“好菜”。更多的时候,上级领导会说“随便吃一点,家常便饭就够了”,问题是这些话,你最好别相信!再怎么说,肯定要有相对应的、符合上级领导身份的一顿饭,这是少不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