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营商业务方面,华为未来的主要增长市场是发达国家地区,但不包括美国。”就是这句话引发了关于“华为放弃美国市场”的各种误读。华为的新闻永远是热门话题,在各种传播中,华为被猜测、被误读甚至被曲解都已经成为习惯了。

众所周知,华为被美国电信市场拒之门外已有12年,所以华为轮值CEO成员、高级副总裁徐直军在2013华为分析师大会上这句“但不包括美国”就被媒体解读成了放弃美国市场。
美国市场之大,差不多可以媲美半个欧洲市场,华为断然是不可能放弃的。但苦战数年屡攻不下之后,华为早已经开始转变战术打法。
关于华为为何不得美国其门,国内媒体在各种有关地缘政治、国家安全、商业利益诸多分析中,有一点是大家谈得比较少的,就是华为的神秘化。西方媒体,尤其是美国主流媒体一谈到华为,必然要与“神秘”二字扯到一起,对,大家要注意这个细节,这就是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地缘政治、国家安全、商业利益的这些分析都对,但除了国家安全这一点,华为还能辩驳一番之外,其它两个因素都是华为无力左右的。
认清这一事实之后,华为开始着力在去神秘化一事下功夫。2010年,华为首次公开了董事会成员的个人信息,并在随后定期发布财报。从这时起,华为的行事风格已经开始有所转变,更公开透明。
但一向神秘惯了的华为,其步调还是有慢。去年10月,美国众议院常设特别情报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再一次狙击华为,这件事更大地触动、也可以说“激怒”了任正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