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千里:非典型金融女

   2023-05-12 互联网3430
核心提示:收入不低但“租房”住,不钟情奢侈品却愿意花大钱买效率,在单位做CFO在家却放手老公理财。在美国华尔街打拼多年的刘千里,在金

    收入不低但“租房”住,不钟情奢侈品却愿意花大钱买效率,在单位做CFO在家却放手老公理财。在美国华尔街打拼多年的刘千里,在金融事业上收获颇丰,也成就了自己独特的金钱观。

刘千里

刘千里

    16岁去美国,在美国待了16年后回国;其间,获得了麻省理工MBA学位,并在雷曼公司工作了4年;回国后,连续担任过3个上市公司CFO——在标准的“金融范儿”的简历之外,刘千里有着对金钱的非典型感悟。

    35岁之前都在“补短”

    “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得诺贝尔奖。”刘千里谈到当初的梦想时,会心一笑。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刘千里,父母都是大学教师,早在1991年,父亲由于一篇论文被美国一家生物公司选中,被邀请到美国工作。就这样,当时年仅16岁的刘千里跟随父母去了美国。“我们那时候,根本没有出国上高中的风气,实际上,我当时一点都不想出国,而且去美国之前没学过英语。”

    在美国的求学和工作经历,给刘千里的价值观带来一定影响。直到现在刘千里仍是租房、不太迷恋奢侈品、追求个人独立。

    最近,刘千里身边一位很年轻的男性同事,在聚会中和她说买房的不易等,刘千里对他说:“年轻人着什么急呢?租房子住有什么不好?要相信你以后的赚钱能力。”事实上,刘千里和丈夫虽然有自己的住房,但是两人为了方便,仍是租房住。在她看来,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美国生活的那段时期,日子并不好过,刘千里说:“我上大学的费用全是靠贷款和打工赚来的,家里的房子是我和姐姐买的,所以我有压力要去找份好工作。”

    回顾此前的职业生涯,刘千里认为,人在35岁之前要“补短”,也就是你不擅长什么、不会什么就要去做什么。而在35岁之后,你才可以以你所擅长的技能去赚钱和生活。

    刘千里以自己的职业生涯为例,来解释35岁之前的“补短”经历。

    骨子里非常内向害羞的刘千里,大学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做企业的咨询管理工作,这份工作需要与很多人打交道,而对刘千里来说,除了克服骨子里的内向外,英语口语也是一个问题:“在当时的工作中,由于英语口语不好,经常出丑,但是越出丑就越可以激励自己学习,当这份工作结束后,我的沟通表达能力进步非常多。”

    这份工作结束后,刘千里认识到自己在管理方面的不足,于是选择去读MBA,MBA毕业之后,刘千里来到了投行工作:“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到企业上市融资的概念。”

    2007年,刘千里放弃了令很多人羡慕的投行工作,跟随着老公回到国内发展。当时选择了已经上市的弘成教育,任职CFO。虽然公司已经上市了,自己没有经历将公司带领上市的过程,但是在刘千里看来,这第一次到企业做CFO,关键是“看看上市公司的CFO是什么感觉”。

    目前刘千里任职凤凰新传媒CFO,由于有了此前的工作经验,得以很快带领凤凰新传媒上市。

    今年37岁的刘千里已经过了“补短”的年纪,她要发挥自己的价值,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对于职业发展,她认为平台比高薪更重要。年轻的时候,要更多地注意职位能给你带来多少经验上的东西。如果一份工作薪水高,另一份工作可以带来职位的跨越,则一定要选择能带来职位跨越的工作。“应该多从平台上去选择工作,而不仅仅是以薪金增加与否改变工作。”

 

[1] [2] 下一页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