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身陷囹圄的央企管理者还能重拾权杖,陈九霖是第一人。不服不行。
陈九霖是原中国航油(新加坡)的总裁,昔日的“航油大王”,现在他的职位跟“油”丝毫不沾边——葛洲坝国际工程副总经理。
重回公众视野,他将名字从此前的“陈久霖”改成了“陈九霖”。对于改名,他曾表示,“九”的意义既有多,又有“九死一生”之意。
此人能耐?据本刊调查,陈九霖的家史并不显赫,说他是寒门子弟并不为过。陈家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竹瓦镇宝龙村。今年7月1日,我辗转来到陈家的二层老宅,实地采访。陈父陈遂祥穿着秋衣长裤布鞋坐在椅子上喝茶。周边的墙皮斑驳泛黄,似乎随时脱落,家具简单陈旧但还算结实。陈九霖的房间在楼上,简陋得寒酸。和其他房间不同的是,父亲在陈九霖房间的木门外加了一道防盗门。这是79岁的陈遂祥能够庇护儿子的唯一方式。
亦或陈久霖确是蒙冤?对于新加坡法院的判决,为他鸣不平者有之,但毕竟新加坡的法律体系与国内有差异。而且也没有听说陈要申冤,要打官司。也就是说,案没翻。陈九霖有“罪”。
在陈九霖房间的桌上,记者看到码放着20多本杂志(同一期),封面文章是《陈九霖:买来个石油帝国?》。杂志出版时间是2004年9月8日。石油帝国是陈九霖未竞的商业梦想。不过,相比原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时健,他也有商业梦想,从“烟草教父”到现在的“橙子大王”。可现实的情况是,褚时健这位82岁的农民企业家想从红塔集团退休,不行。陈九霖再三请求大赦18年有期徒刑,也不行。
陈九霖凭什么卷土重来?
“重返央企是一次奇迹,甚至有些‘违规’。他和能源圈不沾边,还在写文章指手画脚。还接受网站的专访,将自己放在了公众拷问的焦点之下。”一位民航界的高管说道,“他在疯狂地找死。”
疯狂是一种偏执。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是前英特尔公司董事长安迪。格鲁夫的一句格言,说的不仅是华为的任正非、吉利的李书福,当然也适用于陈九霖。
偏执狂生存法则一:有大格局观陈九霖“盲拳”式的复出令人眼花缭乱。事实是,其用意明显,他要完成未竞的大业——打造石油帝国。
听起来,这个宏大的志向可比褚时健在哀牢山种柑橘有出息多了。
出狱后,陈在中国一本内参刊物上就已经发表《如何扩大我国石油话语权?》等三篇文章。文中写道,利用大型国有企业在海外展开并购,是扩张海外油气资源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避免比较敏感的国家间合作的政治问题;另一方面又可借助我国充裕的外汇储备,发挥我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优势。然而,由于一些政治性的因素,我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收购也频频遭遇阻碍,有些并购功亏一篑。
陈九霖认为,解决中国在石油领域话语权缺失问题,重要的是建立石油输入国组织。他将此文章在一家网站上公开发表。
他的高中老师,原黄州中学副校长卢祥福鼓励他:“你一定可以回到能源行业上。”卢回忆,“他对我说,有民营企业找他,有外资企业聘他,但是,他想报效国家。”
天时愆伏。2010年4月21日,陈九霖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是,英国石油公司(BP)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老牌的石油王国史上最大的事故和危机发生了。陈立即给朋友们打电话,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新情况。
他打开电脑,寻找与之相关的英文讯息。打BP核心资产的主意,未免太敏感了。如果BP抛售非核心资产来收拾眼下的烂摊子,陈想,这中间有中国企业的机会。
陈因多次洞见商业机会而出名。他相信,他能与跨国石油巨头们比比高低。过往,他带领中国航油进军西班牙,把公司市场扩大至欧洲、拉丁美洲;与阿联酋国家石油公司合作,插手中东石油源头。
如今虽身不在石油界,但心气和眼光依然敏锐和执着。
狱后陈九霖深居简出。国内一本权威的能源杂志找到陈,邀请他出席一个活动,他拒绝。当对方告知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可能参会时,陈九霖问,能否单独约见张国宝?
见面不了了之,而陈九霖依然没有放弃。他接受一家网站专访(复出的方式不可谓不高调)说道:“我从来没有放弃我的理想。”提及BP一事,说道:“中国企业应不应该参与BP收购,我的答案是:如果我有选择的话,我有这样的实力的话,我会当仁不让,我一定不放弃任何机会。”
天时似乎有了,但陈九霖还没有地利和人和。最主要的问题是,其身份尴尬。“他一直游走于中国能源战略的边缘,中航油属于民航系统,葛洲坝属于水电系统。都不是能源圈。他想成为能源棋局里的操盘手。但大门从来没有真正向他打开过。”上述高管如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