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犬牙交错的小片农田、大片撂荒了的土地和水洼之间,王满青的斯巴鲁SUV在前往青石桥村的乡村公路上,撒了欢儿地跑,以至于车载导航仪不得不频繁提醒:“您的时速已经超过70KM”,王满青一伸手,索性把导航关了。
在窗外千篇一律的“寡淡”景色让人昏昏欲睡之际,王满青突然转了个弯,走上了一条路旁杂草茂盛的乡间小路。小路蜿蜒向上,一座山丘映入眼帘,景致让人眼前一亮:山上整齐地开辟出一层层梯田种植着茶树,一株株翠绿欲滴的茶树使早春的山丘生机盎然。山下的大片丘陵也被开垦为了梯田,错落有致地种植着茶树;茶树间套种着板栗、蚕豆、大豆、豌豆,这就是王满清一手创建的位于武汉市木兰乡青石桥村的生态农业园。
下了车,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四下寂静,向远处绵延的块块梯田让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丘陵的底部种植着大片的牧草,牧草中分布着一些小型鱼池,雇工赶着耕牛在梯田间缓缓犁地。
王满青,6年时间在黄陂各地流转土地累计1.55万亩开展生态农业,是全湖北省土地流转面积最大的农民,人称“农民地王”。
变形:从破坏到保护
2005年,原本经营采石场的王满青,经人介绍承包了200亩地种桃子,后来发现在市场上打不开销路。他又考虑到黄陂地区地广人稀,土地适合种茶,就改种植有机茶。3年以后茶叶丰收,因为生产的过程中没有添加任何化肥农药,又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种植环境,茶叶醇香味美,销路出奇地好。初尝到有机农业的甜头,王满青决心再进一步做文章。
到了2008年,王满青开始在山上种植果树和生态林,他指着眼前和更远处的几座山丘告诉记者:“你视线能看到的这些山我都承包下来了,之前都是荒山,现在上面除了种柿子、桔子,还种了紫薇、意杨、樟树,不是为了追求什么经济效益,就是为了绿化。”
现在生态园里的有机茶在黄陂赫赫有名,每年当地政府都会亲自上门收购,还有不少人慕名而来买茶叶。王满青坚持用自己生产的有机肥种茶栽树,因为施下的有机肥不仅肥效足,而且可防根部病虫害;用沼液喷洒茶树、板栗树,还可防叶面病虫害。记者亲自品尝了有机茶,茶叶色泽细腻,口味清新淡雅,别具风味。
在经营生态农业之前,王满清开的是采石场,虽然财源滚滚,可对环境破坏太大,政府说停办就停了下来。“以前干的是破坏环境的事,现在就专门保护环境,而且这是个能长期发展的项目,后期的回报率也大”,对于经营项目180°的大转变,王满青也觉得有些戏剧性。
经济危机来袭后,各行的生意都不好做,王满青决心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生态农业这一领域,开始大量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短短三年就增加了一万多亩地,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王”。
为了打造有机农业园,王满青可谓煞费苦心。在青石桥村创业伊始,他就自己出资建了一座桥、修了一条公路,方便了村民的交通出行,村民就与他定了个协议,承诺将山丘免费供他使用30年。6年前的青石桥基地2000亩的土地还是一片荒芜,经过王满青的精心培育,现在已是牛羊遍野、生机焕发。
生态园的大小事务王满青都很上心,他时不时会去跟雇工交代一下工作,将长在隔离区外的荒草亲自点起火烧掉,看看是哪株植物又挂了果,再走到鱼池边瞧瞧锦鲤的长势。
在丘陵的另一侧,还有更加广阔的的牧场,饲养着150只牛和200只羊。这些牲畜白天都放出去在牧场里自由漫步,吃天然牧草,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晚上才回圈中休憩。
记者看到羊圈中有一个5米高的圆柱形沼气锅炉,王满青介绍,牛羊圈中都有类似的沼气生产装置,将牛羊回圈后当晚排泄的粪便就可以收集起来,直接在这里加工为沼气,提供给园区照明、做饭。
不仅仅在青石桥村,王满青的1.55万亩生态农业区分布在黄陂的各个乡间。他带记者来到其中的一处蘑菇生产基地,大棚内种植的姬菇已经收割完毕,一捆捆地堆在一起。他拿起一个向记者展示:“这是用牛粪和棉籽壳混合成的肥料培育出来的姬菇,比普通的蘑菇个大、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