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低迷时代,企业靠什么逆风飞扬?凭什么异军突起?陈钢提升外贸服务的理念,或许能带给我们启示。
志存高远
不走寻常路
1985年,理工科出身的陈钢大学毕业。当时父母已经在老家扬州为他安排好到研究所当技术员的工作。但是,陈钢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放弃了这份稳定的工作,决定一个人出来闯闯。经过大学辅导员的推荐,陈钢南下广州,来到中电华南进出口公司。
改革开放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陈钢还清楚地记得,那一年公司一心想把外贸做起来,一下子就招来15名大学生,为企业注入了新鲜活力。“当时在内地还是计划经济,在买家电都要凭票的情况下,中电华南公司的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空调都是经我手出口的。”他笑称,“我也算是改革开放早期,中国本土家电品牌出口的见证者了。”陈钢在中电华南的发展可谓顺风顺水,不久就有了固定的客户,其中包括日本屈指可数的大型综合商社——日商岩井。因为突出的业绩,他也很快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
但陈钢是个“不安分”的人,刚刚打开局面,业务有了保障,他却选择了辞职,尝试与香港客户合作,在深圳成立了一家进出口公司。后来他遇到了一位来自美国的采购商,也许是陈钢平常的工作热情感染了外商,半年后,竟然收到了这位外商寄来的工作签证,希望陈钢能够到美国来作他的采购助理,负责中国地区的采购。陈钢说:“可能真的是机缘巧合,我当时连护照都没有,后来却阴错阳差地去了美国。”在美国作采购助理的这几年,陈钢受益良多,对国外的消费习惯有了进一步了解,外语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积累了许多外贸经验。
1999年,陈钢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他在深圳结识了他现在的夫人,同时他洞察到深圳的数码产品具有竞争优势,于是,陈钢选择留在深圳,迈上充满艰辛与希望的创业之路——创办深圳嘉达思电子有限公司。
另辟蹊径
推出“外贸服务”
嘉达思刚成立的时候做数码产品贸易,主要产品是MP3和MP4。陈钢说:“当很多人还在做收音机和CD机出口的时候,我就开始关注数码产品了。”正是因为较早地嗅到了数码产品的商机,陈钢成功掘到了第一桶金。后来,随着公司业务量的不断发展,陈钢意识到单纯的做出口贸易对产品质量无法控制,也缺乏核心竞争力。“因为数码产品的材料很关键,如果用料不好就会影响质量,客户不会追究工厂责任,只会使嘉达思的名誉受损。”陈钢进一步说,“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有一些特殊要求,比如增加功能,改变外形等,没有工厂我们经常很被动。另外一个不利因素就是,没有工厂不利于我们控制成本。”于是,嘉达思成立了生产MP3和MP4的工厂。
超前的意识使得陈钢始终比别人走快了一步。在电子制造业的竞争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之前,陈钢又做出了一个重要抉择——关闭工厂,转而开始着手确立差异化的竞争方式,一方面加大研发力度,一方面推出“外贸服务”。打理工厂耗费了陈钢大量的精力,于是他跳出传统思维模式,把精力集中在研发上,为客户设计和提供个性化或整体解决方案。陈钢说:“传统的外贸越来越难做了。一件产品进货成本10元,你卖11元,而别人卖10.5元,就会把客户抢走。研发使我们获益很多,新颖的设计、体贴的细节、优美的外观,成为我们的制胜砝码。同时设计和方案是我们的,别人拿不走,使产品避免了价格战,也提升了客户的忠实度。”
没有了工厂,嘉达思的生产不但没有受到影响,流程反而更优化了。陈钢说:“客户下单后,我们自己采购原材料,再拿到指定的工厂去生产,跟进生产进度,进行成本核算,不但使产品质量有所保证,利润空间也大为扩展。”
“外贸服务”是第三方服务公司的概念,其核心是满足客户需求。产生这个想法缘于一次偶然,陈钢说:“我发现很多来采购的外商并不懂技术,他们只知道要采购好质量的产品,而并不知道什么样的产品才有好的质量。在广交会上我陪一个外商采购马达,外商对外贸公司的业务员说:我要有goodquality的马达。业务员说,我们的马达有goodquality。老外又说,我要verygoodq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