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途纯和他的对手们

   2023-05-12 互联网3710
核心提示: 经过长达15个月拘禁、终于走出囹圄的太子奶创始人李途纯或许尚未意识到,他正在成为我们这个纷繁复杂的大时代中,千千万民营企

    经过长达15个月拘禁、终于走出囹圄的太子奶创始人李途纯或许尚未意识到,他正在成为我们这个纷繁复杂的大时代中,千千万民营企业家感同身受的命运缩影。

    作为当年的乳酸菌饮料全国第一品牌,是谁出尔反尔,导致了太子奶资金链一日之间蓦然断裂?是谁翻云覆雨,对百废待兴的局面火上浇油?是谁摇身一变,从友情援助方成为资产占有者?是谁力排众议,让太子奶“不情不愿”地走上破产重整的不归途?

    在追踪报道太子奶事件长达两年之后,南都记者日前亲赴长沙与株洲,身患心脏病、糖尿病与高血压的李途纯犹豫再三之后,还是婉拒了采访要求。但在与李途纯代理律师翟玉华,原太子奶数位内部知情人的长谈中,这一绵延多年的事件真相步步还原,此前被忽略的细节一一呈现。

    花旗和国际投行

    “太子奶遇到的第一个敌人,是花旗。”知情人士齐脉(化名)向南都记者表示,与花旗的恩怨则要回溯到2007年9月12日,其联合新加坡星展银行、荷兰合作银行等国际六大财团向太子奶提供5亿无抵押、无担保的低息三年信用贷款,月息仅为5.12。但当2008年金融危机后,花旗3月便向太子奶要求在原利息基础上上调30%,5月又用提前还贷迫使太子奶用旗下7个子公司追加担保和厂房、土地抵押,并在太子奶已按要求提前还贷3000多万、支付利息1700多万的情况下,于当年10月在北京高院提起诉讼,要求提前偿还全部贷款。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就进入太子奶的英联、摩根士丹利、高盛等三家国际投行于2008年11月30日签订了收购意向书,准备按照7300万美金的出资比例追加2亿资金,全面收购太子奶。“不为人知的内幕是,高盛总部第一个反悔,导致资金不能到位,三大投行其实原先已与雀巢签订意向性协议,准备倒手给后者,但雀巢见此情况则打压投行要求贱卖。”齐脉向南都记者详述细节称,雀巢在12月15日答复称具体是否接手要春节后再谈,意即看太子奶有没有能力撑得过,撑得过就谈,撑不过就算。

    于是,看不下去的当地政府出手了。

    在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主任翟玉华提供的2009年1月保密协议和会议纪要中,记者获知了此后发展的种种事态的导火索———“政府托管”模式的形成。在这份收购终止以及资产租赁的协议中,政府方面提出成立高科奶业进行租赁经营,从李途纯方面的61.6%股份中拿出33.88%,从三大投行的31.26%中拿出10.26%,共44.14%作为经营补偿。“英联的叶成荫给郑国器打电话,说不能签,但政府压力那么大,投行的变卦也算是理亏在前,谁又能不签呢?”齐脉表示,谁都不想白拿股份出来,但在同样的原因下,李途纯方面也接受了这一局面。

    文迪波为代表的势力

    如果说,外资银行的催债与收购企图并没有让太子奶真正倒下,那么此时伸出援手的株洲市政府和其代表者文迪波,却在齐脉和另一位知情人士华捷(化名)的描述中,成为太子奶真正绕不过的坎。

    “44.14%权益一确定,对于当地政府而言,太子奶的性质就很清楚了,如果经营得好,自然分钱,经营得不好就势必立刻斩断,也可以拿下变卖的相应收益。”华捷向南都记者表示,这就构成以文迪波为代表的势力极力推动太子奶破产重整的诱因。其透露最新获知的细节称,2009年5月株洲市政府曾向湖南省政府打报告称,“高科托管太子奶以来,2009年一季度产值达1.4亿,销售收入达1.85亿,实现净利3000万,希望省政府项目引导资金2000万”,然而当年6月,在太子奶原高管提出一系列债务解决方案之后,文迪波却不盖章、不执行,甚至于6月底对外宣布要破产,导致经销商再度陷入混乱。“如果5月报告的数据属实,一季度利润就超3000万,为何1个多月后文迪波就向经销商表示企业要破产?”对于这一疑问,株洲市市政府新闻办在知晓南都记者提问后,一直表示尚未能得到高层的回应。

    “蹊跷事还不止这些。”齐脉告诉记者,2009年初文迪波前后带了两批共4200万资金进入太子奶,因不懂经营管理,很快就只能寄望再度贷款。“此前太子奶曾在华夏银行武汉支行有4000万贷款,当时株洲市政府高层曾在2、3月要求高科退出,但5月则拍板同意由国投公司做担保,再贷

[1] [2] 下一页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