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钱高手:旧报纸中赚大钱

   2023-04-12 互联网4020

  郭江未来的打算是脚踏实地,把深圳市场做好,深圳人90%来自全国各地,可以很自然地把产品卖向全国。他想通过深圳把报纸卖到香港、珠海、澳门、广州这几个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做成这个地区行业老大。

  文化含量与人情含量的力量

  郭江说,刚想出这个点子的时候,他以为40岁以上的人群比较怀旧,会是主要购买群体。没想到产品推出后,大受年轻人欢迎,购买群体70%是二三十岁的人。

  总的说上世纪60年代的报纸卖得最好。可能是因为那个阶段的人经济能力、文化素质比较高。而在深圳,上个世纪70年代的报纸销售量最大,原因可能是深圳的年轻人多是这个时期出生的。上个世纪80年代的报纸卖得也很火,主要是送给女朋友。

  有一位大学生为他的父亲订购了一份《解放日报》。他说,他是偶然知道还有“生日报”这回事儿的,他感觉父亲一定会喜欢这种礼物,因为这太特殊了。他说他尤其喜欢随报纸送的“历史上的今天”那张卡片,上面有父亲出生那天世界范围内的大事记,最后一条竟是“某某今日诞生在中国西安”。某某就是他的父亲。

  还有一位张小姐订购了一份解放前的《新华日报》,说是给上司买的。张小姐说上司平日对他们很好,他们想在他过生日的时候表达一下感激的心愿,但不知送什么好,送太通俗的东西又怕庸俗化了。现在有了“生日报”,感觉正中下怀,斯文、有新意又有品位。

  郭江认为,把旧报纸作为生日礼物很有创意,具有文化含量和人情含量。与一般的礼物相比,报纸本身就是很有特色和创意的产品,更具有收藏的价值;还能给人以惊喜,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多收到礼物的客人都反映送礼的人太有心了,真正做到了“礼轻情意重”。所以他的“生日报”专卖店才会这么受欢迎。

  但是他的创业经验具有不可复制与可复制的两重性。不可复制的是,谁要是再想从搜集老报纸开始做,很困难,因为老报纸的资源相当稀缺。比如北京图书馆提供一项服务,只能将读者生日的报纸拍成照片制成纪念品;而郭江提供的每一份报纸都是当年的原版。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