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后,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同时成为世界上自然资产损耗最严重的国家。在我国,45种主要矿产15年后将剩下6种,5年以后60%以上的石油依赖进口,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印度的2.8倍,单位GDP污染排放量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几倍。中国在人均GDP400~1000美元时,出现了发达国家人均GDP3000~10000美元期间出现的严重污染。
防患于未然
2003年12月23日,中石油重庆开县井喷事故造成了243人中毒身亡,时任中石油总经理的马富才因此引咎辞职。
“企业在承担后果和责任的机制上,国内已经慢慢和国外靠齐。”迈迪品牌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禹剑表示,“但是在如何预防方面,却有着很大的差距。”
张鲲赞同他的观点,“最重要的是如何进行安全生产管理,而非出了事情后该如何解决。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重视社会责任,但尚且缺乏成体系的管理措施。”
已有100多年历史的PPG工业集团,是全球第一的交通工具用漆制造商和特种化学品制造商。身为中国区EHS经理的张鲲在涉及安全和环保方面身有体会,“对化学品公司来说,环保方面的社会责任很可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在他看来,如果不重视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员工的安全管理,出了事故,无疑是对企业形象的巨大打击。
“除却社会责任方面,仅从经济角度考虑,一次事故就意味着原材料的损失,造成产品的产出率低下。这和企业追求利润的目的背道而驰。”张鲲给记者分析,“安全管理并不是简单的事务,发生事故后,后续的善后工作所花费的成本可能更高。”他说,“避免这些支出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安全管理体系融入到企业管理体系中。”
杨斌认为初始的高投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今后降低运营成本的需要”,“比如我们的包装系统,可能在价格上略高。但利乐的加工和包装系统所节约的资源超过了其他方面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