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搬迁还是引咎辞职爆炸事故以来,吉林石化正在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这家企业正陷入在股东利益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保持平衡的泥潭。
企业在社会中发展,重视社会责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外界也不要对企业的自我道德约束抱有幻想。”迈迪品牌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禹剑尖锐地指出,对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来说,要想让他们真正担负起社会责任,“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之形成法律条文,用政府的法律法制进行强制性约束”。
呼唤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美国影片《绝不妥协》中,由朱莉娅·罗伯茨饰演的单身母亲埃琳偶然地发现了一些十分可疑的医药单据,在朋友的支持下,埃琳发现当地社区内隐藏着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居民们逐渐被埃琳打动,团结起来对抗污染。在各方的帮助下,终于得到了赔偿,并创造了美国历史上同类民事案件的赔偿金额之最。而哈尔滨市民丁宁也做了回中国的“埃琳”。11月24日,他向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状告吉林石化: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赔偿原告购买纯净水款15元,并保留进一步追偿权利;由被告向原告登报赔礼道歉。越来越多的公民开始重视企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谁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改变,谁就要为此负责。我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行使公民的权利,为侵权者敲响警钟,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丁宁说。
“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利乐中国企业传播总监杨斌说,作为全球食品加工和包装领域的领先企业,利乐一直强调着企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对环境的保护。
一组数据能够表明企业在环保方面的责任:上世纪80年代,学欧美传统的发展模式,用资源高消耗和生活高消费来刺激经济高速增长,这一模式追求资本生产率与利润最大化而忽视资源利用率与环境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