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调查表明,中国企业危机管理能力薄弱,大部分企业内部不存在危机管理程序,当危机出现时,几乎80%以上的企业家不知道该怎样正确应对。正是由于企业对危机的性质、后果、原因等判断迟缓,极有可能将原本不大的事件演变为一场空前的危机。业内人士指出,企业危机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过程,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前兆与信号,例如,内部管理出现了不协调的迹象,有不守信用的行为发生,受到新闻界、政府部门“曝光”,社会公众舆论哗然等等,企业应当树立防范风险的意识,从各个渠道及时捕捉到这些征兆的信号,并对这些征兆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判断,及时进行必要的预防,确保企业的某些薄弱环节不至于转变为危机。
首先,企业要确立快速反映的应急机制,通过详实的危机管理计划和完善的危机系统组织,力求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控制在局部环节。企业要在最短的时间、用最快的速度,把危机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决不能使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其二,态度决定一切。因为一个事件产生的时候,公众和舆论的焦点往往不是事件的本身,而是事件发生后企业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措施。企业应该用诚信的态度面对危机,公布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处理办法,承诺自己应负的责任。
其三,开辟有效的信息传播渠道,进行有针对性的危机公关。现代社会新闻传媒的影响越来越大,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形成一股谁也无法忽视的力量,处理好企业与新闻传媒的关系将有利于化解企业面临的危机。企业在进行危机公关时还要保持与公正、权威性机构的合作,妥善解决危机,得到他们的认可,以确保公众和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
专家们还提醒企业面对危机时必须去除的三个不当行为:一是侥幸过关的心理;二是据\"理\"力争的心态;三是诡秘运作的做法。
经济的全球化使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危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如何有效预防,又如何化险为夷,已经关系到中国企业发展快与慢,大与小,强与弱,生与死,这是每个企业必须长期面对并解决的重要课题。一位著名企业家说:没有准备的企业在危机中消亡,优秀的企业能成功地安度危机,只有伟大的企业才能在危机中发现机遇。直面企业危机,中国企业能够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