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处理 维护和树立在客户中形象

   2023-11-15 互联网1790


  危机是一种挑战,出色的危机应对措施不仅可以使濒临绝境的企业转危为安,而且可以从危机中找到商机。2003年,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曾披露了四川、重庆一些地方制作泡菜过程中的不卫生行为。作为地方名牌产品,当地的泡菜声誉面临危机。针对产品信誉危机,四川、重庆当地的党政官员纷纷出面,通过各种途径解释原因,消除人们对当地泡菜的害怕和抵制情绪。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加大对泡菜制作的引导和管理,使之走上集约化、公司化生产之路,有效遏止了少数不卫生制作行为,一场山雨欲来的危机终于化解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企业发生的各种危机,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密切关联的。存在于企业管理中大大小小的各类问题与缺陷,都可能导致企业危机的发生。例如发生于2005年6月的“光明牛奶”事件,该企业应付过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忽视了扩张下的严密管理,是事件爆发的重要因素;其二,随着我国消费者消费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也推动了部分企业危机的产生。1998年,湖南常德一位老人因服用某口服液致死,其儿子将该企业告上了法庭。在这期间,该公司对危机的到来没有做好处理,结果导致员工罢工、买家退货、贷款取消、产品堆积等等问题。不久,企业便倒闭了;其三,国家有关部门检查、监督力度的加强,使不少企业的潜在问题得以暴露,无论是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以及新闻媒体报道的毒火腿、毒茶叶等都将相关企业及行业推向了危机的“火山口”;其四,媒体信息的扩散作用,使得一些企业“星星之火”的传闻很快便造成了“燎原之势”。2005年4月的高露洁牙膏风波刚刚平息,2005年7月的媒体又传出了\"国产啤酒95%加甲醛\"的消息,一时间国产啤酒处在四面楚歌的境地。尽管国家权威部门很快作出“国产啤酒放心喝”的结论,但人们仍然要拷问:是谁把国产啤酒\"妖魔化\"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