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手机狂人万明坚发出向“黑手机学习”的口号,作为国产手机的领军人物,万明坚喊出此口号决不仅仅为引人眼球,而是代表着一种新的策略思维:“黑手机”之长恰好是国产手机之短。国产手机应该实习“黑手机”的快速市场反应、灵活销售方式、出色的成本控制,在打击“黑手机”的同时,国产手机也必须迅速提升自己的优势,才能够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
回顾长达半年多的“反黑”行动,令我们感慨的不仅是“黑手机”强大的市场基础,也为国产手机的发展感到担忧。从市场的角度看,国产手机目前所缺失不仅是核心技术,口碑与美誉度也有待提高,同时,国产手机在品牌宣传上也有待提高,许多消费者甚至对许多国产手机品牌闻所未闻,更别说购买。
许多跨国品牌手机之所以无惧“黑手机”的侵袭,是由于他们大多以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作为产品销售的后盾,能够明显拉开与“黑手机”的差异化距离,而这也正是国产手机所要反思的深层问题之一:如何通过出色的公共关系提升品牌知名度,塑造品牌的美誉度,为品牌构筑一道天然防火线,从而有效抵御“黑手机”的恶意侵袭,是国产手机要重视的战略性问题。
市场竞争已经从产品的竞争进入心理认知的竞争,“黑手机”的发展恰好给国产手机敲响了一记警钟:没有技术就难形成核心竞争力,缺乏品牌影响力的产品就容易受到竞争打击。
链接:“反黑”行动进程表——
第一阶段:多方沟通,制定策略
时间:2005年3月——2005年6月
行动:与多方团体进行沟通,进行市场调研、分析,确定策略方向。
第二阶段:步步推进,舆论造势
时间:2005年5月——2005年6月
行动:由羊城晚报首先引爆,其他媒体跟进铺垫。
第三阶段:紧密部署,掀起高潮
时间:2005年6月——2005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