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代的官僚体系看组织管理

   2023-04-12 互联网4010


  这是一套典型的外行领导内行的体制,也根本无法让专业的人发挥所长。英语里有个词叫positionallybadpeople,意思是本身不是坏人,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上却做了坏事。宋的积弱从军事上讲就是赵匡胤种下的祸根,在皇帝这个特殊的位置上,他的卧榻情结让他成为了一个positionallybadperson。

  哪怕从文官体制上讲,宋也有着致命的弊病。大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就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上讲过,宋的政府组织是在汉唐宋明清中“最没有建树的”。

  宋的文官体制可以概括为责权利不分。首先是对相权的倾轧,宋代为了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大大削减了相权。宋代的宰相既没有兵权,也没有用人权,比起唐代大大的衰微。这样的制度,如何出得来唐代魏征、房玄龄这样的名相?这个就像一家没有实权的总经理所运作的公司,事事需要老板的指示,哪里有管理可言?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宰相还要面对专门从事“清议”的谏官,这个职位在唐代是向宰相负责的,但是在宋代则向皇帝直接负责。他们讲错话也要被免职,但是一般来说,免职之后声望却会更高,反而更有升迁的机会。所以他们会老是和宰相唱反调――否则怎么叫谏官呢?这是一个只对政府发空论而不负责的反对机关,虽然它未必不好,但是却让政府总有掣肘。试想一个宰相和政府一面要对付皇帝,一面要对付谏官,又如何得以施展拳脚?

  比起相权衰落和武将不能作为,宋代的地方行政就更为糟糕了。五代十国时地方官员全为武将,宋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武将不再带兵,自然也交出了地方管理权。这样一来,他们只有一个名号,享受朝廷的俸禄,比如浙江督军,官还在,但是派去的却是另外一位文官了。然而这位文官却另外有一个中央政府官员的头衔,只是暂去管浙江的事。所以严格来说,宋代根本没有地方官,只是由中央政府的官员暂时来管理。但即便是这样的地方官,也还要面对比唐代多出三倍的上司,既帅、漕、宪、仓四史,并且地方上的收入还需全部上交中央。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