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还有利润、还在增长的时候主动变革就是敏感度。在企业业绩下滑时的变革叫挽救。一家优秀的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保持活力,就必然要进行未雨绸缪的主动变革。这样,你才会走得更远,比别人活得更好。
据说老鹰是飞禽中活得最长的动物,有70年寿命。大多数老鹰会在40岁的时候,主动地去除自己身上一些多余的羽毛之类的东西。那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但老鹰们会主动去做,因为它们要保持身体的敏捷。这也是一种主动变革。
敏感需要眼力
企业也是一个生命体,它需要有一种代谢功能,这样才能够始终保持活力。而问题是,我们怎样建立这种组织敏感度?怎样发现组织的拐点?然后怎样去变革?中国有相当数量正在流血奔跑的企业,他们怎样避免吐血身亡呢?
战略是一种机会,组织是一种能力。创业家领导的企业,它的组织能力是虚幻的,实质上它拥有的只是创业家自身的个人能力。
企业就像一艘航海的大船,我们要把握好这样一些事情:首先是必须知道目标,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然后要会看航海图,要善于发现潜伏的海浪和暗礁。这个部分的内容都属于战略层面的。
第二部分的工作是船上各个部位机器要正常运转,各个岗位的人员要各司其职,配合到位。这些是属于能力层面的。否则,即便方向正确,我们的船也可能出毛病,无法到达彼岸。
在平安保险公司的部门设置里,有一个“改革研究中心”。那里集合了一些十分年轻、但很有思想和魄力的年轻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向公司提出组织变革的建议。在20世纪末,平安保险公司进行了很多大刀阔斧的企业变革,部门重组、大幅裁员、把人逼得必须拼命的绩效考核等等。
在中国的保险行业里,能够像马明哲一样去发现商业机会的大有人在,能够把公司推进到相同或相近高度的却很少。差距在哪里?马明哲的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是看战略的,一只眼睛是看组织的。而别的人可能两只眼睛都去看战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