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从尊贵的“管家”到热情的“服务生”

   2024-01-18 互联网1150


  执行——态度and组织and制度

  那么,当企业确定了管理模式之后,又将如何促使总部实现从“管家”到“服务生”的转变呢?这就需要考验企业各方面的执行能力。笔者认为,企业应当从态度、组织和制度三个方面着手。

  态度决定一切!伴随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的集团总部将逐渐放权到下属各业务单元。如此一来,总部的员工自然会有一种失落感。尤其是当惯了“管家”的总部领导们,一边是领导重视程度逐渐减弱,另一边则是手中的权力慢慢旁落,个中滋味很难用一两句话说得清楚。如果企业无法调整好这批干部的心态,就容易出现两个现象:要么是总部领导拿着手中仅有的几支“鸡毛”当“令箭”,对下属业务单元肆意发号施令;要么就是总部和下属企业相关职能部门之间产生较大隔阂,影响下属企业工作的高效开展。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企业需要加强对总部职能部门领导的态度转变。加强观念上的宣贯,并将“服务”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来,成为企业管理模式转型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组织职能支撑!当然,理念的改变不可能凭空实现,再多的口号也要落在实际的职责上。因此,企业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其中,最关键的工作莫过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结构优化:从组织架构层面梳理企业总部和下属业务单元的关系,纵向上控制好管理层级的复杂度,横向上处理好相关部门的接口工作,以保证企业各项工作可以高效运作;第二,权责明晰:确定总部和下属业务单元对口部门的相关权责,无论是总部还是业务单元,确保责权对等,分工明确,而这项工作则是管控转型、权力下放的重要环节;第三,部门安排:明确部门职责,确定部门编制,细化岗位职责,从而有效约束总部职能部门的工作权力和工作内容。通过上述三步走,企业基本上将管理模式的重点分解到了各部门的工作重点上。

  制度体系保障!有了前两方面的工作基础之后,企业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将管理模式落到日常工作中。毕竟,集团和下属业务单元的各项工作往往是通过表单的传递来实现的。而表单如何流动,总部和下属业务单元相关部门在表单传递过程中又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每个环节需要多长时间来完成,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将各项工作活动固化到严谨的规定、流程和表单上。唯有此,企业的各项工作才能真正在管理模式所设计的大原则下运转起来。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