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企业,搞的薪酬改革,显示出所谓的“平衡”——岗位工资一刀切!看起来有点不可理解,恰恰是事实,至于工龄、学历、职业资格证书、职称等完全漠视;更有部长、经理或者某个高层领导,经常是没能指出下属存在的问题,更谈不上提什么比较可行的改进程序、方法,至于和下属一起搞方案、搞业务流程的程序优化则显得更为“遥远”,此举不禁叫人怀疑其本身对负责、分管的工作不专业,或者根本没有什么可行的思路,“外行领导内行”的难度也就不能不浮出水面了,真可谓“心中无数胆子大”。
(4)员工培训
在很多机械制造型企业,员工培训=厂纪厂规学习+车、铣、刨、钳基本知识介绍,当然,稍微好点的情况是,再加点现场管理培训,如此而已。培训管理制度是没有的,只靠一个电话或一张通知去找人来听课;课上完了,就是“gameisover”,就这样收场,下一月、下一年再来个类似循环,如此从头来过。
外培内训也在实施,费力的“说教”声中,一大堆的“我们要提高……”、“我们要加强……”,很多培训师把前几年的流行的“执行力”、“学习型组织”、“领导力”、“第五级领导”、“精细管理”、“创新管理”、“文化致胜”、“思路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成败”等等有点时髦的概念撒满课堂,正所谓“只看病,不下药”、“只喊口号,不出力气”,至于能否有收获或者提升,则是后话;课程体系、内容、课时等等则是没有什么规定,谁有空谁有点内容想讲,谁就开讲,至于针对性、效果、学员感受等不曾涉及,也无人问津。因此,对于干部、员工来说,培训不具有“激励”与约束的效果——参不参加无所谓,于是,总有人在“哎,又要上课!”中一声叹息。
(5)生产管理
“他们已经忙得够呛了,但实在难以准时完工:原因可能是有几种物料没能准时送到,当然缺物料是供应商的错、是采购的错,或者谁都没有错;也可能原本是可以准时完工,但偏偏设备又出了问题;还有可能是因为中途插了一个订单,而扰乱了生产的政策秩序;总之,原因非常的多,他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他们非常的卖力,而而难以做到的是准确的预计,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无法预计,其实他们压根儿就没有做过预计,他们只是感觉,感觉因该没有问题。”(此处引文见《老板的革命》P226页,曾伟著,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