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问题
不管零售商采用哪种物流战略,都必须解决几个最基本的问题:
首先,必须用整合的观点来看待物流体系。物流体系涉及众多部门,如计划、采购、运输以及销售部门。各部门的目标各异,就很难做到劲往一处使。比方说,销售部门通常根据销售额、毛利等来确定最终奖励。它们往往热衷于发现热销商品,希望采购部门在进货时拼命砍价,并尽量避免打折清货。而计划部门则往往注重保证货物充沛、货物周转顺畅,所以常况下只留意购物的批量和频率。
然而,为了不超出采购预算,采购部门经常挑选最低价的同类商品,尽管这样做往往意味着交货期过长、库存居高不下、仓储成本上升,而拉升企业总体成本。预算方面的限制,又往往使得采购部门必须等到滞销商品清仓处理后,才有可能再追订热销产品。这样,往往使热销商品库存不足,而滞销商品库存过量。另外,采购预算方面的控制,往往使采购部门在期初拼命进货,而期末则无事可做,因为此时采购额度已经花完。
为了克服物流过程中的种种障碍,企业上下的每个人,都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企业总体的影响。其中的一种选择就是将计划部门、采购部门,甚至零售点统统捆绑在一起,评估他们作为一个整体的团队绩效。这样,各个部门就能做到同舟共济,在做相关决策时互相协调。在编制预算和成本时也能从整个物流链的角度出发加以考量。
当部门间的相互协作问题顺利解决后,我们再转向物流战略的第二个问题:全程优化。通常,物流流程的局部优化往往造成整个物流环节的劣化。在这里最糟糕的情况是,单纯强调配送中心的成本优化。对于大多数零售商而言,配送中心的运作与工厂类似:很好地体现了规模效应、自动化操作和工作效率。零售店相对而言则是个高成本运作的场所。但公司往往会不加思量,就将商品从配送中心向零售店转移,结果使零售店库存居高、运作成本上升。其实,公司往往可以考虑反其道而行之,将库存从零售店移到配送中心。这样的话,可以尽量减少在零售店中发生的商品处理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