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新定位 2005 在"系统思考"中崛起

   2023-04-12 互联网3810


  这一“热”一“冷”的对比说明了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在年会中做此对比?

  不错,崛起是激昂的,而遏制是沉重的,因而激昂的通常都在明处,而沉重的多半都在暗处。不论我们民族好大喜功的心态,还是列国用心良苦的心机,都决定了这“一明一暗”是必然的。而另一个必然,就是通常“暗处的”都比“明处的”更起作用,且这种作用又更不易被察觉,因而反过来其效果也更加触目惊心。

  事实上,正是崛起与遏制的相互博弈,正是明与暗的交相作用,共同组成了一双“大手”,决定着与企业命运休戚相关的一切要素。为此,我们今年年会的主旨,就是通过将明与暗这两方面的因素都摊在聚光灯下,让我们中国企业以一种系统的视角,看清我们所处的环境,做出全面的判断,做出长远的决策。

  而本次会议上60位中外官产学精英的精辟阐述,进一步证明了我们探讨这一主题的必要。

  感悟无处不在的系统思维

  整个人类工业化历程的思维基础是“分”,是研究如何通过“专业化”将“局部价值”做到极致。但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切看似不相干的因素都在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个局部问题几乎都牵涉到了方方面面。

  一个最突出的感受是,我们为会议所设置的各个“分”论题,在真实研讨时,忽然发现它们不仅相互衔接,而且时常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感。这时,我们更加明晰地感悟到:这一切“分”因素,本来就在一个完整而越来越不可“分”的“系统”中。而且,这种系统所容纳、所连接的因素之多、之广,令我们会议组织者都感到吃惊。

  但这一切,在全球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圣吉的现身说法中,又显得是那么自然而然,让人们不得不为大师的“先知先觉”而折服。那么,本次会议都使哪些系统浮出了水面?

  系统一:国际政治vs国际贸易

  WTO是个贸易组织,因而我们加入WTO就是为了获得全球自由贸易的准入证。为此,我们准备好了付出代价,但我们也充满了期待。然而,当我们拥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盼星星、盼月亮、盼到了取消配额制之后,包括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中心主任孙淮滨在内的国人却愕然发现:其它国家早已经准备好了新的贸易壁垒在等着我们!且看这一年,从内衣袜子之争再到伊斯坦布尔宣言,从日本政府将大米准入标准从3种增加到100种,都在告诉我们:决定经济的,远远不只是经济行为,它们永远脱不开政治的考量。于是,“商业政治化”将变成未来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