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百事在中国开始加快了投资步伐。1995年以后,百事开始逐步把原来与中方的合作企业改变为合资企业,并且增资扩股,百事根据和各合作伙伴协商的方式加大股权比例,在中国2/3以上的投资都是1995年以后进行的。而最近两年投资设立的两家灌装厂,百事的比例已经达到80%。事实上,如果没有政策的限制,百事不排除独资设立灌装厂的可能。虽然百事认为,在中国的经营模式仍是特许经营,但这与特许经营的定义似乎距离越来越大,百事投资经营的角色实际上在加重。分析人士指出,在这个阶段百事的投资是主动的,百事的利润来源决定了百事在已经获取市场的情况下浓缩液利润除去品牌推广费用之后就所剩无几,必须通过投资扩大股份分红和管理来获取利润。百事中国区总裁朱华熙曾经说过,百事一直想找到一家实力强大,有特许经验的中国合作伙伴,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估计在未来两三年内也很难找到。在不能形成理想的特许经营模式的情况下,百事开始只能采取自己投资、管理的方式获取利润。对此已有专家质疑:从单纯把进行品牌经营管理转变为投资者和全方位生产、销售管理身份,这一角色也并非百事所擅长,对其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企业战略专家知行健公司首席顾问孙树杰指出,由于市场环境的差异太大,百事最初采取了经营模式上的本地化适应,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渐成熟,百事还是会愿意回到原来的全球体系中。
蜜月:本地化策略让百事尝到“甜味”
快速发展期,为赢得本地市场百事开始在营销环节上实行本地化沟通
营销的本地化对于具备成熟市场管理经验的跨国公司来说,只是为当时市场量身定做一套营销系统,让消费者更快更好地接受产品和服务,从而保证产品的销售。
百事在世界上比较常用的做法是直销直送,在中国,由于特殊的经营模式,百事根据各销售区灵活地拓展了各种渠道资源,采取直销直送、我销他送、协作批发、专营分销、批发商管理等多种手段。并通过将其管理技术和经验传授给本地批发及分销商,使他们逐步转变为产品分销商或第三方物流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