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营销:五个带刺的花瓣

   2023-04-12 互联网3920
核心提示: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国内企业纷纷斥巨资杀入体育市场,不能不说是中国营销史上的一道奇观。对体育营销的情有独钟,会不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国内企业纷纷斥巨资杀入体育市场,不能不说是中国营销史上的一道奇观。对体育营销的情有独钟,会不会只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画饼?

  体育营销的魅力似乎没有人怀疑,据市场经济专家分析,在一般情况下投入1亿美元,品牌国际知名度提高1%,而赞助奥运、F1这样的赛事,投入1亿美元,知名度可提高3%甚至更多。

  这方面,三星的例子最为人称道。20世纪80年代初,三星在韩国只算是个二等角色。1986年,三星把握住汉城亚运会的宣传机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后,三星又把目光投向奥运赛场,并于1998年正式成为TOP全球赞助商。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招,凭借一次次的奥运TOP计划,三星在全球品牌坐次上迅速提升。根据2001年世界级品牌调查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三星品牌价值64亿美元,全球排名第42位;2002年,其品牌价值83亿美元,排名跃居到34位;2003年排名25位,成为亚洲第二大品牌,也是全球范围内品牌价值升幅最大的企业。

  体育营销能有如此魅力,企业前赴后继杀入体育市场也就不难理解了。但是正如其他营销模式一样,体育营销并非十全十美。纵观整个体育营销史,尽管有许多像三星、可口可乐这样的成功典范,却也不乏无功而返、得不偿失的失败例证。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营销是一个鲜花与陷阱并存的魔方,一种不是所有人都能玩的游戏。

  对于刚刚走向市场化的中国来说,体育市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启动。在体育营销的诱惑面前,中国企业准备好了吗?赞助体育活动时,他们是否考虑过以下问题?否则,体育营销只会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画饼。

  疑问一:与品牌属性是否相关

  企业之所以采取体育营销绝非偶然。首先要考虑的是品牌或其企业内涵是否\"门当户对,即产品的属性与运动的联结是否自然流畅。如果产品与运动的联结过于牵强,就难以让消费者对运动的热情转移给产品,如“看奥运会一定要穿××牌牛仔裤”、“看世界杯,喝××牌饮料”,就让人觉得可笑。体育营销应该成为品牌和消费者改善或重建彼此关系的重要工具,双方藉体育运动产生共振,双方共同的焦点都放在了让人热血沸腾的运动上,把体育精神融入到品牌文化当中,并由此形成共鸣。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