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三:是否有整合营销观念
体育营销是将品牌核心文化以体育为平台进行再次提升与超越,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持之以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整合营销的观念。围绕某一赛事除了投入赞助费外,还要采取一系列相关营销活动,从公益、文化、热点等各个角度,运用广告、促销、活动等多种手段,从而达到整合的功效,力争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形成一个品牌的沟通高潮,产生轰动效应。
目前,跨国企业的体育营销已是一种成熟的经营模式。
对于广大的中国企业来说,体育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手段,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不少企业以为赞助商的地位拿到手后,利用体育活动中那几块场内广告牌或者运动员身上的几个LOGO,或者主办方开发的几项专门为赞助商举办的营销活动就会将巨额庞大的赞助费赚回来。更有许多企业把体育营销简单地理解为炒作,炒完之后,商家高兴、消费者乐一下,便没了下文。这些实际上都是短视,是对资源的浪费。
在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许多新兴企业想利用赞助大运会的方式为其提高品牌知名度。他们误以为自己花了赞助费以后,就可以在家里坐享其成,因此除了一些浅层次的炒作外,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进行更多配套的营销活动,也没有再出现在其他体育赛事赞助商的名单里,结果大运会之后这些企业便很快销声匿迹了。
疑问四:投入能否保证
体育营销需要大手笔。企业往往要花费巨额的资金才能争取到赞助运动队或赛事的协议,而开发赞助权的费用则要更多。如果赞助款外的营销预算不足,企业就无法有效利用所购买的赞助权,进而失去了真正的营销机会。因此,企业应该量力而行,不要把体育营销当成一种\"烧钱\"的游戏。
国外成熟的企业在接到一项体育活动的邀请赞助函的时候,如果企业的营销预算在赞助体育活动后的款项不足赞助权的5倍以上,一般他们都会考虑拒绝赞助。因为他们明白,孤注一掷的行动最终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