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营销:五个带刺的花瓣

   2023-04-12 互联网3920


  1964年,日本精工赞助当年的东京奥运会,是因为奥运会带有天然寓意,宣扬的是一种更快,更高,更强的文化。而精工表作为一种精准的计时器出现在比赛场,能够使得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品质增强信念,赋予企业产品更多的想象空间。精工与奥运会的结合可谓珠联璧合。

  并非所有企业都应当成为奥运赞助商。正如可口可乐全球奥运项目总监富兰克林所说,奥运会、品牌、消费者,这三点一线的紧密联系是赞助商成功的关键。对于中国企业海尔来说,就存在着品牌结合度不足的问题。海尔所依赖的核心产品主要是视频显示设备和白色家电,但前者已经由老牌TOP企业松下占据,后者又缺乏和奥运会的关联度,因此最终海尔没能成为首家中国企业进军奥运TOP。

  疑问二:和品牌战略是否一致

  品牌战略是企业最高战略,是企业最终经营目标的体现,而体育营销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方法。因此,体育营销服务于品牌战略。

  在体育营销中,企业通过体育赞助、冠名、请体育明星作产品代言人、符合体育文化的产品设计以及购买球衣广告、体育场广告等多种形式来整合企业资源,将体育文化与企业品牌文化融合,上升为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只有严格按照品牌战略的要求开展体育营销,才能体现体育营销的真正价值,才会物有所值。可见,要想发挥体育营销的威力,并不是仅仅掏钱赞助一项体育赛事,然后万事大吉那么简单。

  很少有国内企业从品牌战略的角度去思考体育营销的问题,体育营销在一般企业眼里不过是一种“短平快”的战术、一块打响知名度的敲门砖或简单的促销工具。他们在电视上做几次广告,在报纸上吆喝几声,以为就是搞体育营销了,岂不知消费者还没有真正理解其中信息,就已没有了踪影。由于缺乏持久性战略指导,很多时候体育营销就成了国内企业昙花一现的即兴表演。

  在2002年世界杯期间,“第五季”以3100万元买断央视独家特约直播权,打算走体育营销之路,利用世界杯的轰动效应让品牌一炮走红。但这种所谓的体育营销缺乏持续性,根本无战略可言。世界杯过后,第五季的广告便换成时尚、前卫的滨岐步为代言人。结果在消费者心中,靠3100万换来的“体育概念”与后来的“时尚、前卫”发生了冲突,消费者不明白该企业战略到底是什么,哪个才是企业的品牌文化,不仅造成资金的浪费,也没取得预期的效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