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流传着这样一个调侃故事:企业就像一棵树,树的每层枝丫上都爬满了猴子,上面的猴子往下看,看到的都是笑脸;下面的猴子往上看,满眼都是屁股。
如果有果子,总是顶层的猴子先吃。对于往上爬的猴子,他们的脸先得贴过很多猴子的屁股。能爬多高,取决于他们贴屁股的技巧有多好。呆在上面的猴子,是不会自己溜下来的,除非年老体衰,抓不住树枝掉下去,或者被下面年轻力壮的猴子给硬踢下去。
在陷入困境的时候,上层的猴子会折断几根树枝,抽打下面的猴子。猴子们纷纷往下一层掉,混乱中总会有猴子从树上掉下去。这些不幸者获得的赔偿,就是从飘摇的树上掉下来的果子!
企业中的新陈代谢,看似一种自然的规律,但是,就像故事中所描述的一样,上层的猴子有更多的果子吃,是不会自愿掉下去的。因此,要让下面的猴子有机会爬上去,除了猴子本身的技能之外,企业似乎还需要做些什么。
市场部集体辞职——发展转型期的新老接替
1996年1月,华为发生了一件被内部人称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市场部集体辞职。当时,华为市场部所有正职干部,从市场部总裁到各个区域办事处主任,所有办事处主任以上的干部都要提交两份报告,一份是述职报告,一份为辞职报告,采取竞聘方式进行答辩,公司根据其表现、发展潜力和企业发展需要,批准其中的一份报告。在竞聘考核中,包括市场部代总裁毛生江在内的大约30%的干部被替换下来。表面看来,这是华为市场部的一次重大人事变动,而任正非的真实用意,却更加深远。
创业时期的华为,依靠的是一群“土狼”的拼命精神。那时的华为,员工基本上没有休息日,晚上加班更是非常平常的事。由于长期过度疲劳,许多高层领导都患上了各种慢性疾病,“华为的成功,使我失去了孝敬父母的机会与责任,也消蚀了自己的健康。”任正非在《我的父亲母亲》一文中所讲的这番话,是对华为艰苦创业历史的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