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重重,可终端之争依然激烈。目前在大型超市,安全套主要陈列在收银台的位置,但在这个位置的安全套销售很大程度上是靠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中国消费者很少有人愿意在人多嘈杂的超市选择安全套。而在药店,重要位置又被那些利润率高的杂牌安全套占据。“正因为这样,品牌安全套厂家才将所谓的500%利润中的很大一部分用于通路和品牌建设上。”杰士邦如此解释他们的终端行为,“我们仍然坚持树立品牌,提高产品的美誉度。”
而部分大型超市和日用品专卖店也在打安全套的主意,以自有品牌方式贴牌销售安全套。在问及知名品牌是否也会放下身价,与终端进行这样的合作时,多乐士坚持说:“不可能,我们只有这一个品牌,并会坚持做下去。况且,目前我们每年能销售1亿多只安全套,占市场零售安全套的10%以上,我们没有必要这样做。”
青干剑——玩转事件营销
青干剑的特征是不羁,快且多变,让人看不清剑锋,避无可避。事件营销几乎被所有的安全套厂家操练过。而事件营销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事件之中,认同品牌,进而成为准消费者。
不打广告,同时又要树立品牌,确实让安全套厂家进退两难。于是,事件营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尤其是新品上市阶段,成为很多安全套厂家的首要选择。
2003年情人节前夕,一则消息传来:牛群被“坏男人”勾引上了。这个“坏男人”就是北京的Badman安全套。牛群穿着马甲,笑眯眯地被印在了安全套外包装盒上。牛群还把210万元代言费捐给了中华慈善总会。
在这样的营销事件下,没有人关心这一安全套的质量到底怎样,价格是高是低。但是,“牛哥上套”很快成为全国50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而Badman自然也就成了事件的主角。
多年来,杜蕾丝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性调查。2003年,杜蕾丝在国内也进行了性调查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但是关注度并不高。然而2004年杜蕾丝在性调查报告中“中国人均性伴侣19.1个”的数据引起了巨大反响。关于这一数字是否准确引起了广泛关注,进而引发网上大讨论,而杜蕾丝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