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超:贴金能人坐上财富“过山车”

   2024-01-18 互联网1420
    “那时候,我没打过工,没来过深圳,没有任何关系可以依靠,而且也从未有过任何投资经历。”但他还是带着号称“中华一绝”的金箔手艺来到深圳。

    郭华超将自己的人生分成了三段。18岁以前,郭华超还只是安徽砀山的一个农家少年,18岁参军到了南京,他的一手好文章博得了“军营一支笔”的称号,转业时顺利成南京的“城里人”。先是当一名基层秘书,而后又成为一名电视台的记者,郭华超正是在记者生涯里遇到了改变自己一生的金箔。

    金箔据传是炼丹的产物,而前身是东晋国都建康的南京也由此被视为金箔的发源地,而南京金箔集团为全球同行之首,占据世界市场份额的30%。郭华超当时就是和南京金箔集团签订5年协议,租下了该集团在珠三角地区的经营权。

    “睡大地铺,抽特美思;喝二锅头,吃花生米。”郭华超这样描述当年的生活场景,但描述更生动的则是如何闯市场:出门跑单坐大中巴(只因省钱不打的),客户联系靠BP机(当时没钱买手机),肩挎重量级公文包(公文包就是办公室),客户考察公司只能看工地(工厂同时还是宿舍)。更令郭华超难忘的是,有居民投诉在生活区搞生产,结果派出所将老板连员工一起关了一夜。此外,郭华超在深圳的第一笔业务也是“白劳”:8000元的开门订单因为轻信他人被兼职业务员卷走了。

    但是郭华超挺下来了。年底一结算,大家居然完成了百余万元的业绩,盈利竟有50万。郭华超回忆时总忘不了那一幕:为了拿下“新闻大厦”的业务,他登门不下40次,还带着两根蜡烛、一瓶矿泉水,在没有护栏和灯光的情况下,一个人从一楼摸到37层顶楼测量工地尺寸。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