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泥画第一人曾是贫寒农家女

   2023-09-13 互联网2260

    有了第一桶金,就有了第二桶、第三桶,铭霞的花泥画逐渐被人们认可、接受。短短一个月时间,她仅仅靠收学员、教技术就赚到近6000块钱。铭霞随后建立起自己的花泥画制作网站,通过网络媒体进一步扩大生意。

    她自豪地告诉记者,在她的教授下,许多下岗女工都重新找到了创业的天地,甚至事业发展得非常好。一名叫张燕的下岗女工学习了花泥画的制作技巧,回到呼和浩特开了一家“花泥画廊”,一方面教孩子制作泥画,另一方面又出售花泥装饰画,开业3个月就赚到了两万多元。成功的例子吸引了更多的人加盟铭霞花泥画艺术中心,公司的发展蒸蒸日上。2002年,铭霞的花泥画艺术中心年收入达到了400万元。

    国际商品贸易大厦里有很多贸易公司,铭霞由此接触了许多老板,也结识了一些欣赏花泥画的老外,铭霞开始想扩大市场。由于花泥画比较适合幼教,在朋友的介绍下,一位客户将原料带到了香港,后来又发展到新加坡、菲律宾和美国。目前,花泥画出口部分已占到铭霞公司总产值的10%。

    “我一直在朝这个目标努力,但真正走到这一步,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多开心。”铭霞向记者坦言,她的眼睛已经盯上了更高更远的目标。

    独辟蹊径 社会流行什么就做什么

    铭霞说:“社会流行什么,我就做什么;市场需要什么样,我就开发什么。”

    经过反省,铭霞感到自己的产品太单一。中国的手工艺术种类繁多,不仅仅是花泥画。铭霞开始想探索开发其它的手工产品。她每天背着一个小包,逛商场、溜达路边小店,有什么新鲜的手工制品或已有产品的新样式,铭霞都会买下来,回家仔细研究,连酒店里的装饰品也不放过。看到公园里美丽的花朵,铭霞也会用相机随手拍下来,回去沿着花型画画。渐渐的,铭霞的产品越来越丰富,除了花泥画以外,纸艺、水晶花、手工皂都已经成为十分成熟的项目,目前还在开发水晶泥、纸偶和手工编织。用铭霞的话来说:“社会流行什么,我就做什么;市场需要什么样,我就开发什么。”她认为艺术必须要与市场需求完美结合起来,企业才能不断发展下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