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你准备好了吗?

   2023-05-12 互联网3630
核心提示:入世后,中外知识产权纠纷风波不断。在美国当地时间2003年1月22日,被称为“霸中之霸”的思科针对“华为软件和专利侵权”向得克

入世后,中外知识产权纠纷风波不断。在美国当地时间2003年1月22日,被称为“霸中之霸”的思科针对“华为软件和专利侵权”向得克萨斯州东区联邦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此后不久,原于2002年年底悄然用一纸诉状将吉利告上法庭的日本丰田终于向媒体证实:“吉利涉嫌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

  至此,无论是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还是传统工业领域以及跨国公司均已经亮出针对中国的知识产权“护法运动”战旗。更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大都选择中国民营企业率先“开刀”,这难道是一种巧合吗?

  民营企业面临知识产权诉讼危机

  “丰田诉吉利、思科诉华为案”实际上反映了跨国公司在通过知识产权或技术标准的方式向中国企业挑战。这两家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力量,这两个案件虽然一个在高新技术领域,一个在传统工业领域,但都是中国最有生命力的企业,它们对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据悉,思科的主打产品路由器和交换机都是未来的数据通信的核心产品,就全球而言,思科在这两个领域的霸主地位已经相当稳固。截至2002年7月27日的上一个财政年度中,思科路由器的销售额占据了全球路由器市场的八成以上,在交换机领域思科也远远领先于其它竞争对手。但在中国,思科却碰到了麻烦,因为中国目前几乎有一半的上网用户都在使用华为的网络产品,而正如路透社2003年新年第一天警告的那样,华为将是思科的全球性的噩梦。早在1994年,华为就开始谋划海外扩张,去年华为的海外营业额同比增幅为68%,海外业务在整个公司营业额中所占的比重已经从2001年的10%跳升到2002年的20%,以此速度发展,华为实现1/3的营业额来自海外市场的目标并不遥远,这显然加剧了思科的危机感。

  而号称“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吉利的市场表现和发展规划也开始让跨国汽车巨头们暗自心惊,其“骏马”、“猎豹”、“雄师”三大工程无疑对丰田在华战略的实施也构成威胁。吉利汽车目前是在国内销售,但没准哪天也会出口。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