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往事:巨商与人文

   2023-05-12 互联网3720


  显然,南浔镇首屈一指的巨富非刘氏莫属。刘氏的第一代刘镛(字贯经)在湖丝贸易中起家,除了在本地购置田产,还经营盐业、典当业。其子刘锦藻(1862~1934年)继承父业,在丝业外投资交通事业,修建浙江铁路、上海大达轮船码头。刘锦藻儒雅好文,光绪二十年进士,官至户部主事。他博览群书,组织学者编撰《续清朝文献通考》,而蜚声文坛,充满了亦儒亦商的儒商气息。其长子孙刘承干(1871~1963年)继承了这种儒商传统,在经商之余,致力于图书收藏与出版事业。他自称历时20年,用银30万两,得书60万卷,其中包括宋刻本76种,元刻本78种,明清地方志1200种,堪与宁波天一阁相媲美。这就是名扬天下的嘉业堂藏书楼。

  江南藏书家,如杭州卢氏的抱经堂、宁波卢氏的抱经楼、杭州朱氏的结一庐、太仓缪氏的东仓书库、江阴缪氏的艺风堂的旧藏善本,大多汇集于嘉业堂。刘承干还聘请著名学者缪荃荪、叶昌炽、王舟瑶、董康等,为嘉业堂校勘古籍,自己撰写题跋,精工刻印出版。其中有嘉业堂丛书57种、吴兴丛书66种、求恕斋丛书35种。因此,清末民初,嘉业堂在文化界声誉鹊起。

  在嘉业堂藏书楼近旁的小莲庄,是南浔镇留存至今的著名园林,也是刘氏的家产。整个园林占地十亩,有池塘花木、楼台亭阁。

  刘氏嘉业堂、小莲庄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南浔镇所固有的浓郁的人文色彩的集中体现。南浔镇在它的鼎盛时代,不仅经济繁荣,而且文化发达,正如《南浔镇志》所说:“数百年来,人文蔚起”,是它的最大特色。明代南浔镇出了7名进士、27名举人。镇上名人修建的园林别墅林林总总,不止小莲庄一处。遗憾的是,大多久已化作颓垣断壁,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除嘉业堂外,还有仅次于小莲庄的张氏适园,它为巨商张氏于光绪年间所筑。叠石为丘,浚池成壑,亭榭花木,结构颇佳。适园主人张氏父子也是一代儒商,平生致力于图书收藏事业。人们只知南浔镇有嘉业堂,殊不知适园也是湖州三大藏书楼之一,收藏宋刻本、元刻本等善本书1000多部。可惜适园已经毁于战火,遗址现已改建为儿童公园,张氏故居的几百间民房,硕果仅存,留给人们凭吊。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