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家龙: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企业家

   2024-01-18 互联网1550

  龚家龙的经商才能还是得到了轻纺局的认可。1985年,轻纺局成立轻工产品经销公司,龚家龙被聘为经理。他用美元的外汇配额进口钢板、化工原料、三夹板供应给荆州物资局所属的洗衣机厂、电冰箱厂和纺织厂。“实际上,为何当时彩电、冰箱都要凭票购买?甚至拿到票都要花很大价钱?就是因为原材料短缺。而当时我做的就是想尽各种办法为荆州的轻工纺织企业提供最急需的原材料。”

  1988年,龚家龙羽翼丰满,准备大干一场,注册成立了\"湖北省荆州地区生产生活资料产品经销公司\"。历史际遇再次垂青于他,那一年,是中国经济史上著名的“通货膨胀年”,百姓见什么买什么,疯狂囤积生活用品;而厂家则是无论生产什么都能买得出去,大批购进原材料。所以龚家龙这个“生产生活资料产品经销公司”开张就赚了个盆满钵满。“举个简单的例子,那时候彩电紧张,我用外汇到厦门搞到一千台飞利浦彩电和三千台的日立彩电,一台彩电最少赚七百。而且,在当时的形势下,所有的物品一天一个价。”凭借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以及自己多年的经验、才能和积累的人脉,龚家龙在1988、89两年时间,赚了近千万资产。不过,不管他的财富有多少,他的公司在当时都被称为“皮包公司”,是受审查、打击和歧视的主要对象,他的自尊心和才能都不允许这种状态长期存在,于是,1989年他决定办实体企业,收购了两个石油液化气库,成立“海南龙海石油液化气公司荆州储运站”,迈出了成为今日石油业“大鳄”最关键性的一步。

  纠缠不清的政企联姻

  从龚家龙注册自己的公司那天起,“民营”和“国营”,企业家和政府之间就陷入了一场难分难解的纠结。1988年的时候,大部分私营公司都挂靠在国企或是事业单位下运营,龚家龙的公司挂靠在荆州经济协作办公室下面。在当时仅有的两种企业性质“大集体”和“全民”所有制之中,他选择了全民所有制。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