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牛根生卖掉自己和妻子的股份,用100多万元注册了蒙牛。伊利传出话来,“一百万元能干什么!”牛根生对蒙牛的将来也不是有十分的把握。但是令牛根生出乎意料的是,郑俊怀的手下大将,包括液体奶的老总、冰淇淋的老总,纷纷弃大就小,跑到牛根生那边去了。这样先后“哗变”的,大概有三四百人。牛根生曾告诫他们:“你们不要弃明投暗。”但大家坚定地认为他不是“暗”而是“明”。这些忠诚的老部下演出了一幕“哀兵必胜”的悲壮剧:他们或者变卖自己的股份,或者借贷,有的甚至把自己留作养老的钱也倾囊而出……一位中层干部说,“可以说大家连买棺材的钱都拿出来了”。在大家的努力下,凑了一千多万元的“同心钱”。蒙牛终于成立了,然而面对如此信任他的老部下们,牛根生感到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
蒙牛仅在诞生第一年,就遭受了6次由同行发动的致命打击。即便到了2003年,依然受到过有计划的新闻诽谤,被牛根生善意称作“竞争队友”的同行,却恶意地斥资600万元企图置蒙牛于死地。2004年也是个多事之秋,这一年,蒙牛先后遭受了新闻诽谤和来自犯罪分子的连环恐吓。身经百战的牛根生回首这些往事时置之一笑:“世上难产的东西有两种,一种是死胎,一种是巨婴。看来我们被逼成了后者。”九死一生的蒙牛集团没有倒下,以品牌和信誉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有人说,蒙牛的成功是个奇迹。牛根生否认“奇迹”的说法,无论是从经验还是从能力上,蒙牛的成功的确令人叹为观止,却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拿国际股民的钱 办中国农民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