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第一期24栋的大房子的封顶,超万平米的会所也已经封顶。这个为财富创造者打造的全新生活空间将成了一个新的社区,她甚至可以是一种社会资源的重新凝聚,可以计算的市场将达340亿元的相对抵值。而这一切就不是王喆所能掌控得了的,王喆需要不时地看看市场的脸色。
慢跑者的吆喝
一个半月前,财富公馆的销售还是一片空白。王喆有压力,王喆身边的人更有压力。
“我们不是为了赚钱,或者不是单纯为了赚钱。我们想为北京市的规划留下一点东西。1000亩的绿色公园,还有欧式人性化的大宅。”
王喆这一点想法,至少占去了整整5年的时间,这也让王喆错过了理论上地产黄金期。显然,王喆不是在那黑夜里打马狂奔的人,他是一个慢跑者,也是一个先行者,尝试着他的财富公馆能够成为北京的一种标志,至少在地产界。
随着第一期开盘的日期的临近,王喆的情绪与市场的反应连得更紧了。这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需要从营销来寻找出口。
2004年4月,在财富地产的总部办公室里,李世濠见到了王喆。在地产界打拼了14年的李世濠被留住了。李世濠的加盟加快了财富公馆的营销节奏。先是与宾利轿车的联姻,然后设私人看房专机,近期“财富公馆高尔夫年度俱乐部杯赛”也正在进行中——这一系列的营销举措着实在业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财富公馆之“中国财富第一居所”的名声也堪称有名有实了。
李世濠明白,财富公馆倡导的“生活+生意”理念不仅要为尊荣的业主提供美仑美奂的交际场所和舒适贴心的家居环境,还要配备只有少数颠峰人士才匹配的罕有服务。财富公馆需要为客户提供全程的大管家服务标准。而这些标准的建立遵循的基本价值即是“物以类聚”。通俗的说就是,什么样的人住什么样的房子,什么样的房子泊什么样的车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