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系列文章:顾雏军全调查

   2023-08-21 互联网2470

  同是这些市场销售状况号称一往无前的顾氏制冷剂,在顾雏军入主科龙之后的2002年,却仍遭到科龙下属冰箱空调厂的一致拒绝。

  2001年以后顾雏军之所为则历历在目。2001年10月,顾以3.48亿元收购科龙电器(深圳交易所代码:000921)20.64%的股权;2003年5月,顾以2.07亿元收购安徽合肥美菱股份(深圳交易所代码:000521)20.03%的股权;2003年底,以4.18亿元收购江苏扬州亚星(上海交易所代码:600213)60.67%股份;2004年4月,以1.1亿元收购位于湖北的襄阳轴承(深圳交易所代码:000678)29.84%的股份。

  此时,在资本市场突进的顾雏军再不仅仅是中国制冷家电业的整合者。世纪之交那个以“顾氏制冷剂加资本运营支持”以席卷中国制冷家电行业的狂想——一个沙上城堡般脆弱的狂想——在一个更大的机会前变得相形见绌。

  商业逻辑?对顾来说,商业逻辑不成其为问题。国企是否需要被“拯救”?产业链是否需要被整合?如果答案是“是”,那么“本老板”就是拯救者,就是金手指。

  收购资金?永远不要问钱从哪里来。因为顾雏军永远有一个完美的答案:“都是用我自己的钱。”顾氏在BVI注册的私人公司们提供了恰当好处的掩护。

  其实,作为四年内斥巨资收购五家名牌国企的资本玩家,顾雏军的资金来源并没有那么难以推测。除却中国证监会调查所显示的擅用上市公司资金等举动,顾氏的“筹资手法”其实无所不为。从其往昔的种种市场内外的“运筹手法”,已可辨认为出其盘剥上市公司的可能迹象:

  ——2001年底,顾控制的香港格林柯尔上市公司支出2.3亿元现金,用于向顾氏私人所有的天津格林柯尔购买未来所需的制冷剂。关于这笔关联交易,香港上市公司至次年5月,始终未能拿出交易细节和付运日期文件。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