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和听音乐是袁隆平的两大爱好,他听音乐时来了激情还要拉小提琴,或舒伯特的《小夜曲》或舒曼的《梦幻曲》,每每兴致所至,夫人邓哲也愉快地随他一起弹起电子琴。
邓哲,是袁隆平事业的理解者和支持者。42年前,当他们走到一起时,袁隆平33岁,邓哲25岁。几十年的坎坷,邓哲的那句“大不了和你一起下田当农民,你照样可以搞你的杂交水稻。”给了逆境中的袁隆平以最大的安慰。为研究杂交水稻,袁隆平四海为家,在三系法研究的前十年他有7个春节是在海南度过的,孩子出生时都没能在身边陪伴。即使现在,袁隆平在家的时间一年中也不会超过1/3,家中的重担全落在了邓哲一个人身上。
“我还有两个愿望没实现”
75岁的袁隆平还有两个愿望没实现。“一是到2010年,第三期超级稻的目标要实现实验田亩产900公斤。要比现在提高100公斤难度是相当大的,但这是温总理对我提出的要求。到那时,我正好80岁,腿脚还能动,我想我能够完成。”袁的第二个愿望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199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做出了一个重要决策:借助中国的力量,在几个主要水稻生产国优先发展杂交水稻。目前,全世界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和引种了中国的杂交水稻。袁说,现在,全世界的水稻种植面积22亿万亩,但是,平均单产每亩只有250公斤。按照世界粮农组织的统计,如果有2亿万亩推广杂交水稻的话,增产的粮食可以占全世界粮产量的20%,可以多养活10亿人口。“算一算,这需要5-10年。”他坚定地说,“我能够看到这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