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C战略是打造自主品牌的最佳途径

   2023-04-12 互联网4360
核心提示: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已成为世界家电大国,但并不是家电强国,制造规模的快速扩张并没有带来整体竞争力的质变。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已成为世界家电大国,但并不是家电强国,制造规模的快速扩张并没有带来整体竞争力的质变。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除了缺少核心技术以外,也暴露出品牌路线的缺失。对中国家电业来说,如果没有世界级的品牌支撑,就是没有附加值的单纯的制造业,产品也失去了与终端消费者对话的机会,最终将沦为跨国公司的“加工厂”。因此,中国家电业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光靠给人打工是异常危险的,说不定哪一天连“饭碗”也丢掉了。

  4月18日,中国家电业“龙头”长虹发布了自己在3C时代的新品牌形象——“快乐创造C生活”,将依托3C产业布局,通过全新的3C信息家电,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聪明、舒适、酷的生活,显而易见,长虹正努力通过“C战略”实现品牌的跨越。

  现状:中国家电患上“品牌缺失症”

  3月30日,欧盟发表官方公报,从即日起对中国7家彩电企业恢复征收44.6%的反倾销税。在此之前,中国彩电在美国、土耳其等国家也遭遇了反倾销“大棒”。虽然中国家电业国际化战略受挫的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缺乏强大的品牌溢价能力,仅靠低价来冲击国际市场,从而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

  目前随着中国家电业生产规模在世界总规模中比重的提高,出口量占生产总量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霍杜芳指出,中国空调器、空调压缩机、微波炉的产量超过5000万台,电冰箱、冰柜超过3000万台,洗衣机、电饭锅超过2000万台,都具有世界首位的产品规模,中国已成全球家电制造中心。

  但是,中国家电制造业在向全球输送产品的同时,却没有输送自己的品牌,大都是以OEM的方式,绝大部分利润都被拥有强大品牌的国际巨头赚走了。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也不无忧心地指出,我国消费电子产业缺乏群体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和具有国际知名品牌的拳头产品。

  事实上,中国是目前全球家电制造生产要素价格最低的市场,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这样的市场特点造成了不少中国家电企业短视的生存观,认为只要产能提高就会具有全球价格优势。但是,这种低价的产品受到了发达国家反倾销、技术壁垒等各方面的抑制,况且低价格基础上的庞大规模也没有给中国家电业带来多少利润,2005年家电行业平均0.61%的利润率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