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将原应用材料公司执行副总裁王宁国纳入麾下。一个是中国第一条8英寸生产线的拥有者,一个是全球华人半导体产业界的领袖人物,他们的遇合,将会产生怎样的“化学效应”?
“理想的领军人物”
据接近华虹集团高层的人士透露:“华虹一直在物色像台积电的张忠谋、中芯国际的张汝京那样的领军人物,王宁国正是可以充任这一角色的理想人选。
”
1999年,华虹NEC建成了国内第一条8英寸生产线,最初的技术来源、市场和产品都来自合资方日本NEC。根据合资合同,最初5年的总经理由日方出任,日方负责工厂的经营和管理,中方则在此过程中学习并培养了自己的技术、管理团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2001年开始,在国际DRAM市场低迷、NEC退出DRAM领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华虹NEC寻求向FOUNRY转型,并于2002年8月后,先后引进了赖磊平、方朋、刘文韬等人负责华虹NEC的代工转型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华虹NEC的产能已经从最初设计的2万片扩充到近4万片,去年在全球FOUNRY业排名第七。但是在规模决定效益的代工业,4万片的产能并不是有竞争力的数字,仅就中国内地的竞争格局而言,先有中芯国际的迅速扩张、后来居上,后有台积电松江工厂和设计服务的双管齐下,华虹NEC面临着技术、产能、市场等多方面的前后夹击。而作为华虹NEC的母公司,华虹集团虽然初步构筑了制造、设计、销售等产业链支柱,但各个环节并未形成真正互动。种种迹象表明,作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国家队,华虹要想在现有竞争格局中取得突破,必须采取一些非常规举动,包括华虹NEC寻求海外上市、建设12英寸新线等一系列举措。非常之举,需要非常之领袖,而王宁国正是符合条件的人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