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的背影

   2023-03-08 互联网4610


  另外,任正非在《我的父亲母亲》一文中总结说:“由于家庭原因,文革中,无论我如何努力,一切立功、受奖的机会均与我无缘。在我领导的集体中,战士们立三等功、二等功、集体二等功,几乎每年都大批涌出,唯我这个领导者从未受过嘉奖。我已习惯了我不应得奖的平静生活,这也培养了我今天不争荣誉的心理素质。”

  华为日益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华为的首领却坚持只让公众看到他的背影,这仅仅是因为上述的原因吗?

  政治定位

  与任正非同时代的企业家大都有脱不去的政治底色,尽管他们的工作与政治无干,但是他们的成长背景却让他们的思维与政治有着莫大关系。任正非的青年时代是在文化大革命的风雨中度过的,他后来回忆说:“文革对国家是一场灾难,但对我们是一次人生的洗礼。文革使我在政治上成熟起来,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书呆子。”

  1996年,时任国家科委副主任的朱丽兰参观华为,与任正非等高层沟通。之后朱丽兰在其他场合评价说,任正非是一个企业家而不是政治家。但是任正非听到这一评价后曾经私下表示:“其实我就是一个政治家。”

  任正非有如此强烈的自我政治定位,始于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和历练,成熟于后来的自我修习与运用。除了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之外,任正非非常注重政治学习,熟读《资本论》等著作,而研读最深的还是那四本《毛泽东选集》。从任正非所写的一些文章和讲话的标题如《目前的形势与我们的任务》、《希望在你们身上》中,很容易感受到毛泽东思想对他的巨大作用力。

  任正非自认为近些年来他的思想认识早已摆脱毛式“一分为二、非黑即白”的窠臼。企业中充斥大量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悖论,一分为二的哲学根本无法应对。任正非提出了所谓“灰色”理念,灰色就是黑与白、是与非之间的地带,灰色的含义就是不走极端,在继承的基础上变革,在稳定的基础上创新,在坚持原则和适度灵活中处理企业中的各种矛盾和悖论。与早年的以运动治理企业相比,任正非近年来对华为的塑造正是他对新哲学的实践,他的政治头脑和思维也由此更加圆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