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扎在生死边界的中小学网校

   2023-05-12 互联网3740


  “对于投资公司而言,那时重点中学就是一个香饽饽。”101中学电教组组长孙亚陵老师深有感触,1996年,高拓公司找到101中学,成立101网校。此后的一两年间,先后有十多家公司找到101中学,希望与他们合办网校。2000年左右,101中学又同时与另一家公司签订协议,市场上同时出现了两家挂有101牌子的网校。可是,一年以后,那一家公司很快退出,高拓公司现在仍在坚持。而101中学原本该与高拓公司签订的股份协议也因为这一次变动耽搁了下来。到现在为止,高拓公司与101中学还只是一种“合作协议”,“高拓公司向老师付课件的劳务费,对于学校则是每年提供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的基金。”而对一个市场化运作的公司来说,只凭“合作”而没有清晰地规定股权收益,又如何科学有效地界定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呢。?浮躁心理使得投资商们还没有找到科学的运营模式就一头栽了进去。

  其次,在用户端--中小学生的家长同样没有冷静选择。“到现在为止,有40~50%的家庭还不太清楚什么是网校,10%的家庭认为网校没有太大帮助,30%的家庭表示正在考虑,只有10%的家庭表示会选择网校。”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副校长王冬云认为这是导致网校还处于“深秋初冬”的主要因素。

  李先生的儿子是北京市非重点中学的一名学生,望子成龙的他曾经为儿子选择过网校,可是很快他就发现网校并没有给儿子带来考试分数的提高。“那时候的网校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很多家长都在谈论这个。我也花了1000多元钱给孩子办了个年卡,可是,发现小孩的兴趣并不大,坐在电脑前就想着上网打游戏,弄得我还得每天盯着,几个月下来成绩也没有明显提高,年卡还没用完我就给他报了周末培训班了。”

  “对于网校在线教育模式而言,往往是家长埋单、小孩学习,消费主体和支付主体是不一样的。”陈峰认为,在家长和小孩意愿完全统一的情况下,网校才能带来最大的效用。可是在学校学习了一天的孩子不愿回家再对着电脑,心理上存在逆反情绪。“家长的目的十分明确--提高孩子分数,但究竟能不能带来分数上的提高也不是一两个月就能看出来的事。”心情急切的家长们最终还是像李先生那样选择了面授班。投资商和家长都向并不成熟的网校市场要回报,其结果只能是揠苗助长。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