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扎在生死边界的中小学网校

   2023-05-12 互联网3740


  昙花一现留下什么?

  如果说,高阳集团的撤资,是互联网泡沫时期资本尝试新机会的缩影,那么北京市二中网校则是一家完全非市场化运作的网校,也在2003年“非典”时期昙花一现,完成了自己特定的使命后退出历史舞台。“2003年4月24日,北京市学生正式停课。23日,我一晚上都没有睡觉,临时把一个论坛改造为网上答疑区。24日,我们是全市第一家提供网上课程实时答疑的。二中的老师全部上阵参加在线答疑,尽管年纪大的老师打字很慢,他们还是对学生的提问认真回答。二中网校的在线答疑在当时的网校中是非常出名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北京二中的王甲春老师还有一些激动。王老师作为网校的创始人,曾参与了二中网校建立的全过程。

  其实,最初二中网校只是为二中本校学生服务的,4月23日,班主任给每个学生发了个纸条,上面写着二中网校的网址。可是,第二天,王甲春却奇怪地发现原本只400多人的初三年级竟一下有了600多个注册号。原来,不同学校间的同学相互传了网址。后来,为了保证答疑区的网络畅通,王甲春不得不设定班级讨论采用实名登录制。那时,答疑区每天的访问量能达到上万次。

  这段时期,网校的维持主要靠学校投资,老师们得到的劳务费也非常低。即便这样,并没有妨碍“非典”期间,北京市二中网校成为北京市“校校通”工程的8所示范校之一。与其他网校不同,二中网校自始至终从未吸纳过任何外部投资,所有技术和课件完全依靠学校自行组织老师承担和开发。在网校最火爆的时候,学校也曾想过通过投资商招商建立网校,但是非典后网校的迅速衰落很快让学校打消了这个念头。

  非典过后学生复课的第一天,网校访问量就下降了1/3。访问量的急剧下降让学校对网校这种方式产生了怀疑。“网校的火爆是正常教学瘫痪下的非正常状态,事实上,网络教学永远取代不了传统教学,如果在正常上课时期,在线的学生也就十来个,为了这十几个人还要派老师去盯着的话,成本是很高的。”其实,2001年,二中网校也曾与外部资源有过合作,当时,由精华听课网提供课程资源,这些资源一般都是教学课件,配上文字,不含视频,二中老师则为网站系统提供技术支持。“我们和精华听课网是两个单独的个体,相互借鉴资源,双方并没有资本或资金合作。”王甲春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