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来就打造高端品牌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开业后的整整18个月Mark他们都在亏损,如果加上30万元的启动金,他们赔了80万元。
“那时压力太大了,晚上睡不着还掉头发。我每天都担心员工的薪水,而我和季昺一分钱都没拿过。”Mark回忆起那段日子感触颇深。为了创出牌子,Mark他们承诺顾客45分钟送到,超时就免费。“如果遇到零钱找不开,也免费了。”上海的交通很拥挤,加之创业初期缺少经验,Mark他们在操作上很难把握,好几次上百元的订餐就这么“免费”出去了。虽然很无奈,但Mark和季昺坚持认为,这是打造品牌所必须的。而那时Mark他们也不敢接太多的订单,因为员工处理订单的能力有限,速度比较慢,他们担心处理不好会影响公司的品牌形象。“只做内环以内的生意,周边都不接”,Mark坦言在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也怀疑过自己的市场定位,“其实要找又快又便宜的外卖很容易,但是你绝对吃不到好的食物,所以我们决定赌一把。”事实证明了Mark他们的坚持是正确的,而那些高档餐厅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用季昺的话说,“那时是我们找他们,现在是他们找我们。”
与合作伙伴的分歧“大了去了”
Mark和季昺分工不同,Mark负责市场,属于“花钱”的部门,季昺负责运营,每天想着怎么“省钱”,因此两个人在公司经营上的分歧“大了去了”。Mark常常为了客户而“不惜血本”。一次,Mark想买发热板给食物保温,为了达到绝对的理想效果,Mark坚持要回美国买,在美国,发热板售价是75美元一个。而季昺坚决反对Mark的“冲动”行为,并在国内找了一家工厂代做了发热板。看到国内的发热板质量不差,预期的保温效果也达到了,Mark才打消了念头。在员工待遇问题上两个人最初也存在分歧。
Mark除了给员工每年加薪一次和年底红包外,还组织数不清的活动,诸如舞会、滑雪等等,而季昺觉得没必要。Mark认为,团队的稳定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而培养团队的过程是漫长的,高薪可以塑造一个稳定而融洽的团队气氛。“我们的员工太棒了,在美国他们可以得到每月2500美元,但不能因为他们在中国,就只给他们2500元人民币!”在这一轮“对抗”中,季昺作出了让步。Mark将他和季昺描述成具有双重身份的老师和学生,同时在教对方又同时在向对方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