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是融入国际市场的一条必经之路,我们会在有必要的时候选择去上市。不过,温州民间资本相对比较充裕,正泰这几年没有大项目上马,所以并不存在融资困难问题。”
当然了,随着企业今后的发展,有更大项目的投入,我们会逐渐把融资渠道从区域性资本市场转向更加广阔的全国性资本市场。
基于这样的认识,正泰从1996年开始,就按照规范的股份公司制进行改造,2000年进入上市辅导期,现在上市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只待最佳上市时期。
而南存辉一方面仍理性地牢牢把住融资的度,一方面又为企业上市不断稀释自己的股份。经过几次股权变更,南存辉在正泰的股份已经降至20%多,在现有的正泰最高决策层中,整个南氏家族成员所占的比例也已不到1/3。
南存辉对企业上市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上市是必须的,而正泰上市不是完全为了融资,关键是以上市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这样的思路,正泰在上市前的股份制改造中,实现了财务的透明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透明化。不仅消灭了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财务“两本账”,而且规范了企业税务和会计行为。通过开放人力资本,吸收了大量人才落户正泰。
“国家不调控,我们自己也要调控”
当许多企业因业务吃不饱而发愁时,正泰集团却为为完不成订单任务而担心。今年1月份以来,正泰集团位于温州乐清的万人工厂,210条生产线几乎天天满负荷运转。即使加班加点也只能完成订单数量的70%;仅第一季度,欠货价值就达1亿多元。
“今年1至4月,成套设备的业务量增加了128%,低压电器业务增加了40.58%.”正泰人这样介绍。
产品供不应求,这对一个企业的掌门人来说应该是件高兴事。但南存辉却因此而喜忧参半。
这些年来国家大规模的电网改造和电力工业的发展,为正泰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南存辉感到头痛的是,虽然一季度正泰的低压电器销售同比增长了40%多,但效益仅增长了20%;输变电设备也一样,1-4月,销售同比增长82%,而效益只增长27%.效益与市场销售不成比例的重要原因是原材料的大幅度涨价。去年以来,生产所需的铜、钢、塑料粉等原材料涨幅几乎在70%——80%,有的甚至高达100%.除了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能源供应的持续紧缺也是前所未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