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留学最困难的时候,也有太多的中国“老生”无私地帮助我、鼓励我、支持我,是他们给了我很多指点和引导,告诉我如何渡过开始的难关,如何提高学习成绩,如何拿到奖学金,如何能把教授的工作做好等等。他们是我一生的财富,也是我在美国MBA学习中最大的收获之一。
看透美国人的嫉妒心理
另一类非常自以为是的美国人,他们对我的“调教”多是出于美国人“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态和不能允许别人比他强的嫉妒心理。平时你在小组讨论中任何一个主意和想法都会引起他(她)的反感和打压。
记得一次,我和另外7位美国同学共同为一家社区银行(RidgewoodCommunityBank)进行营销策划。我提出利用电话反馈系统记录800线客户电话数量,并了解电话回馈和销售之间的关系的思路。这个主意受到一位“老生”的激烈反对和抨击,他让我拿出做这件事情的理论和实战依据,我列举了DELL电脑公司的800线销售服务系统、中国招商银行的电话营销系统等例子,同时拿出了美国广告文案大师JohnCaples的著作“TestedAdvertisingMethod”(《测试的广告方法》)来证明我的观点,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依据的。他仍然非常不屑一顾地说:“这是你个人的看法,本小组没有办法采用你的观点”。直到Ridgewood社区银行的董事会的一位资深高级顾问对我的做法大加赞同时,这位“老生”的气焰才多少有了收敛。但是后来居然又用减少发言时间打压我,实在令人发笑!说穿了,是有这样一类美国人没有办法接受“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比他们强的嫉妒和失落的心态。
我发现,MBA的教育更多是“心态”和“做人”的问题。很多留学回来的人和受过MBA教育的人并没有在做人的精神层面、道德层面和行为层面上得到提高,而仅仅学到了解决问题的非常表面的“术”,没有领会和掌握解决问题的“道”。所以很多“海龟”找不到工作不是学历的问题,而是心态的问题。MBA的教育课程设置很多,但没有涉及人的情商问题、道德问题、品性和性格等,所以指望MBA能够给你的做人和做事带来实质的变化实在是一件异想天开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