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更有意义”的品牌体验

   2023-08-21 互联网2590


  如果说80年代,品牌经理们的成功在于创造了品牌形象,在90年代最成功的品牌往往创造了品牌体验。想想Nordstrom在零售方面做过什么,或者星巴克咖啡店做过什么。显而易见,星巴克咖啡才是这个时代成功的典范。特别有趣的是,星巴克根本不做广告。它的市场几乎完全是围绕着与咖啡相关的体验建立起来的。星巴克的成功使市场为之疯狂。很多效颦的公司却败得很惨,因为他们根本不能提供消费者需要的体验。

  消费者的体验认知是品牌成长的土壤,它是品牌特质的最好体现,它来自于你的产品和服务。当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创建他们自己的零售体验的时候,建筑设计师和室内设计师则是品牌的倡导者。Bose开了带有剧院的旗舰商店,以便消费者可以体验他们的产品。Lego创立了LegoLand-主题公园和零售商店,在那里孩子们可以看到Lego制作的巨型恐龙和其它一些新奇的事物。耐克开了耐克城。即使是娱乐业里名不见经传的公司GeneralMills,也在美国商城开设了儿童娱乐中心。

  1999年,B.osephPineII和JamesH.ilmore抓住了美国经济转变的契机。他们展示了经济价值如何从传统的产品和服务转向体验的过程。在他们所著的《体验经济》一书中,Pine和Gilmore讨论到体验应该是离散的经济提供,商业应从生产产品和服务转换到生产体验。自消费产品到消费体验的转换是80年代和80年代后逐步形成的短时间,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的直接结果。消费者了解到他们最宝贵的需求是“品质时间”:一个人,同家人或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他们也开始意识到拥有太多的物品其实使人们的生活复杂化,这同“产品可使生活简单”的承诺相反。他们将体验性的服务看作业余时间令人们得到更多享受的方式,更重要的是使人感觉到自身重要与被理解。

  90年代末,美国消费者开始反思消费方式。他们懂得更好地利用时间的价值。当时,经济最快发展的领域之一是无营利性组织。消费者向非营利组织投入数以百万计的资金,作为用自己的钱做有意义的事的一种方式。现在,有150万美国人在非营利组织工作,接近美国劳动力的10%。更重要的是,90年代的最大潮流之一是生活方式变得简单化。潮流研究机构的GeraldCelente在1996年提到,“在我们17年的潮流跟踪中,从没有一件事像生活简单化这样正得到全球的认可”。美国人开始寻求简单,加入非商业的体验。志愿工作、宗教和社会事业已经变成了拥有更多深度体验的出口。实际上,消费者是试图重新创造在80年代消失的人文财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