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94年,国内的经济环境也不是太好,张欣那时在华尔街每年挣十几二十万美金。回国后,找了一个老公,甘肃来的,从没出过国,一句英语不会说,张欣和他结婚就意味着她要搬回中国住,张欣所有的朋友都认为她这个婚姻是注定要失败的。对一般人来说,这是生活水平的下降。
公司的总经理,潘家的“怨妇”——“我是一个不允许自己失败的人,工作不能,婚姻也不能。”
结婚以后,张欣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和丈夫有太多不同之处,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做事风格,夫妇二人迥然不同。张欣那时感到自己的所学在这里根本派不上用场,因此倍感孤独。到后来,张欣和潘石屹几乎天天吵架,甚至演变成了斗争。 生活几乎验证了人们的预言。“我们之间好像不说‘不’就不行似的,什么都不对劲,早上起来开始吵,把私事吵到公司;下班时还吵,又把公事吵到家里。”“我和他的关系不知怎么处。一方面我们是夫妻应该互相支持,另一方面又觉得潘石屹与他那些追随者的关系要比我密切。”
1997年的暑假,为了躲避这种局面,张欣单独去欧洲度假,在去机场的路上,两个人又吵了起来,张欣叫停车,拿了行李头也不回打了一辆车就走了。看来,这婚姻算是彻底完了。
没有人知道张欣当时准备做什么,只是当后来谈起这桩起死回生的婚姻时,她毫不隐晦地说:“如果离婚,离开中国,我这辈子就再也回不来了,再也不会是一个真正意义的中国人了。生活应该往前走,往回走就会有失败感。我是一个不允许自己失败的人,工作不能,婚姻也不能。” 充满好奇心的规划师,潘家的女主人——“好奇心让我获得的最大益处就是接触了建筑。”




